“物业”一词是如何来的?

发布时间:2023-06-15 02:51:3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0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物业”在城市房地产维护和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以为常的人可能不会去注意这个词有什么不妥,但咬文嚼字起来就会感觉这个词听起来很别扭,字面意思和现实意思差距很大。何为“物业”?它经历了怎样的前世今生。

“物业”一词在古代汉语里早已有之,只不过用得很少。“物”的意思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物体,给人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业”有行业、职业、学业、事业、产业等意思,后引申出了有“财产”的意思。直观感觉,“物业”应该表示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而房地产自然是最实在、最看得见、最摸得着的财产,古汉语里的“物业”也确实有房产、地产的含义。

到了近代,由于文化和社会环境变迁,“物业”一词在大陆的普通话里几乎销声匿迹,但香港、澳门居民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华侨里物业一词继续得到使用,往往作为房地产或不动产的别称或同义词,如可以说“某人有大量物业”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通过经济特区深圳,香港的一些方言开始进入普通话,“物业”一词重新得到使用。由于普通话里已有“房产”“地产”“房地产”等词可以表示香港方言里“物业”的意思,“物业”一词竞争不过“房地产”等词,很少有机会单独使用指房地产,主要用于“物业管理”(房地产管理)这种固定搭配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房制度改革前,中国城市居民住的是“公房”(国有直管公房、单位自管公房),管理维修房子的是房管所或单位的后勤处。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推进,城市出现了商品房小区,这些小区的房地产如何管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商业化管理小区房地产的模式在香港早已成熟,叫做“物业管理”。此时,由于大陆没有用于描述管理商品房小区房地产的词,香港用的“物业管理”被引入大陆并流行开来。

19944月,原建设部颁布首个物业管理规章《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规定: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很快由新建小区推广到已有小区。2003年,国务院公布的行政法规《物业管理条例》开始实施。

就这样,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作为房地产意思的“物业”没有得到单独使用,“物业管理”却在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固定下来,用来指对小区内房地产的管理。

“物业管理”中,“物业”在本质上房地产”的同义词,但在使用上存在差别物业用于个体而房地产用于整体物业一般指一幢或一小片建筑物及相关场地,是个微观概念,而房地产一般泛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所有的房地产,是个宏观概念。

在大陆,由于“物业”主要是在“物业管理”这个固定搭配下使用,“物业”一词很快沾染了“管理”的含义,“管理”被省略时,单独说“物业”也有了“物业管理”的意思,进而又有了“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的意思。

到现在,在“物业管理”这种固定搭配里,“物业”仍然与“房地产”同义,指一个小区里的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但在单独使用“物业”一词时,一般没有房地产的意思,而主要有三种意思:一是指物业管理这种活动,二是指物业管理公司(物业服务企业),三是指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

总之,“物业”一词古汉语里早已有之,改革开放后从香港方言里引入普通话,意思从古汉语和香港语义里的“房地产”变成了“物业管理活动”“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物业”引入普通话后虽然没有能竞争与之同义的“房产”“地产”“房地产”等词,但“业”字却被用了起来,现在房屋的所有权人被称为“业主”,而一般不称为“房主”。“业主”可以理解为“物业”的主人,也即房地产的主人。

经过二三十年的使用,“物业”一词在普通话里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与“房地产”一词相得益彰。“房地产”是静态的,“物业”是动态的。在房屋交付前,与人们打交道的是“房地产”,在房屋交付以后,与人们打交道的是“物业”。“物业”保养着“房地产”,“房地产”是“物业”存在的理由。

打赏
凡注明"来源:安吉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admin】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