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
VS
2018年,房地产行业分化态势凸显;
一方面,各房企销售额不断再创新高;
一方面,全国范围的限购潮趋向严谨;
一方面,各地全面推动成品房建设落地;
一方面,全国建筑市场成熟工人严重不足;
一方面,各地不断上演品质维权事件;
在当前新的地产格局下,随着国内消费不断升级,房价不断上涨,当前购房者对于产品品质追求愈发强烈,对各房企来说提高产品品质、工程质量已刻不容缓。
面对同行竞争、市场调控、成熟建筑工人缺失,购房者需求提升等多重市场压力下,房企如何保障工程管理水平、管理效能、现场执行力跟得上快速扩张的速度,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
如何做到有质量的增长?达到企业要求的精细化、毫厘化,满足购房者想要的高品质?是各房企工程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
工程管理的现状
在当前市场大背景下,地产企业竞争激烈、利润逐步萎缩、建筑市场人才奇缺,购房者的关注点从价格转移到了产品品质和服务;
促使各地产企业必须从“粗放式”管理模式转向“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各房企从过度的追求开发速度转变为必须注重建造品质、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如何保障品质的落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就像《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所述:一个房地产企业,若想来一番脱胎换骨的创新发展,往往工程人员发挥着巨大作用;
工程人员的作用在速度时代如此,在品质时代同样如此,就是各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所决定建造品质的高低、客户满意度的升降。
如何做好工程管理?
各标杆地产工程管理基本都经历四个阶段:
“点”、“线”、“面”、“体”
“体”是各地产工程管理水平的最终状态
标杆地产及日式管理的TQM卓越质量管理,遵循以持续改善为核心理念;
以标准体系作为检查整改依据,以检查整改促进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闭环开展工作,持续提升工程管理能力;
标准体系的建立只是工程管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保障工程管理的有效落地?成为房企的建造高品质的“防火墙”?
各地产公司的考核规则,监控手段各有千秋;但如果仅依靠人去管理和监督,效率无法有效提升,尤其在现在市场人工效能不断提升的今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AI时代的来临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同样会被互联网的“东风”冲击,迎来了新的改革;
通过技术改变管理;
在今天这个时代,经验的优势不会超过三年;
经验的优势确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值钱;
如何顺势而为,采用互联网辅助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是各企业重金投入与研究的重点及未来工程管理的方向。
如何把工地装在口袋里?
21世纪以来,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房地产行业从客户分析到工程管理均卷入大数据时代,当房企面临管理几十、上百、成千个从几万平方到上百万平方米的项目;
如何时时掌握各项目工程动态?
如何保障工程管理机制的落地?
如何采用大数据服务企业的工程管理体系?
改革向南看,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在工程管理方面率先推动了“提高科技监管水平、提升一线监管效能”的工程智慧建造智慧监管系统;
同样各房企在数字化工程管理方面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何运用数字化工程管理工具是值得各房企不断摸索和探讨的话题;
2016年初深圳万科发布了数字工程平台
数字工程类APP软件,既是大数据时代下工程管理的工具,也是高品质建造时代的助推器,可以协助工程管理人员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快速解决建造事前及过程的问题;
把工地装在口袋里?
通过手机AAP可以快速了解项目数量、所在位置、项目占地范围等信息,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和数据的分析能力;
实现“日式精细化管理”一户一档,不用沉醉在A4纸的资料堆中;
对每道工序建造过程落实工程质量管理的可视化,云端储存,随时可查,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丢失。
提升日常工作的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结果快速生成、快速运用。
例如在基础阶段,桩基施工事前的编号,快速自动生成。
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改变传统的点式化检查整改模式,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全工序的精细化、可视化、标准化的管理;真正的把一户一档建立在了云端,减少纸质资料的人工操作。
打造高品质的工程质量,每道工序在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总是最高效、最可靠,“零缺陷”意味着第一次把事前做对、不走回头路;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利用数字工程辅助推进精细化管理。
数字工程管理APP运用注意事项?
软件是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助手,简单、使用、快速、便捷;而不是简单的检查整改的监督工具;
软件的选择必须简单易学(别对手机有过多的配置要求,同时解决建筑行业大龄管理人员的使用难度,要像微信一样,不依赖大量的培训和强压落地,让用户拿起了就能用);
数字工程管理软件是工程管理的助推器,并不能彻底代替工程管理体系,
软件可以全面的收集项目各阶段的建造信息及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企业在使用过程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工程管理模式梳理搭建适合自己管理机制,对数据的分析使用及落地情况建立匹配的管理规则;
数据的使用是决定APP的成与败,有数据不运用,就会沦落成花瓶;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检索工程管理的体系、检索管理的方向、提供决策的依据,快速把问题扼杀在前段,保障最终建筑品质的提升,并不能代替我们的管理。
共勉
缺陷商品终将寸步难行,唯有做好品质才能赢得市场口碑,促进企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在高品质时代下,工程人员1%的失误,对客户而言是100%的损失,衡量工程管理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我们让客户满意的程度。
做好工程管理让客户满意是所有工程人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