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8年上小学、2010年上大学,从小到大身边同学都在1991-1993这个范围内,大家结婚时间大多数也在2019-2021之间,也就是说,正好覆盖中国房价最高的那几年时间。\n \n80末90初,或者说90末和90初的父母,是为房价下跌买单最多的一批人,没有之一。\n \n尽管也有很多70、80后在房价最高的几年激进买房,但这些人是主动为之,90后在房价巅峰期上车则是被社会和时代裹挟着的,这批人结婚时间节点就在这几年,在来自亲朋好友以及各路(自)媒体狂轰滥炸式的洗脑之下,他们除了上车几乎别无选择,比如所谓“六个钱包”在2018年提出,当时针对的新婚夫妻主要也是这批90后,而相比90后,95或00后更多选择躺平,反而不容易踩坑了。\n \n在中国,房产的PUA属性在于,婚姻法虽未明文规定结婚就必须买房,但之前二十年房价的持续上涨带来的预期惯性,以及民众自我pua和内卷,让房产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极端,最终使得房子成为了一条不成文的结婚必备条件。中国的社会文化裹挟下,年轻人无论男女,无论谁出的钱多,双方都是输家。\n \n最有意思的是,被收割最多的人往往都是能力强家境好的人,这很好理解:你没有点出息还没机会买这个单(从老家到大城市发展要学业好+就业好)、你没有点家底也买不起这个单(90后没多少比例是完全靠自己买房的)。\n \n很多挫折恰恰就来自之前引以为豪的成功,你可以说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可以说这是社会残酷之处 - 就连被割都要有资格才行。\n \n这几年我在见到任何前些年买了房的亲朋好友时,我都尽力不去主动谈起房子的话题,因为我知道这个话题他们听了会不舒服。\n \n这几年来,决定一个人生活状况的不只是TA赚了多少钱,更重要的TA有没有踩坑,如果TA踩中了某个很大的坑(比如高位买房、比如P2P等),那么收入再高也一定是过得极为艰难。\n \n90后特别是来自城市中产或以上家庭的90后,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大多数人以独生子女的身份长大,备受家庭宠爱呵护、我们自身的成长也伴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走向社会后可能也要同社会一同衰老,一同体会经济增长放缓和老龄化加重的压力...你可以复盘一下大量90后过去十年的普遍经历:一毕业经济就放缓、一买房房价就下跌、一升职行业就裁员。\n \n做任何事相信自己,不要再被pua了。\n#房价 #婚姻 #经济 #投资 #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