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没有下证时交易存在较大风险,很难做到完全安全,但可通过以下方式尽量降低风险:
1️⃣ 签订详细合同:明确房屋基本信息,包括位置、面积、户型等,还要约定交易价格、付款方式及时间节点。同时,对房产证办理后过户的具体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作出细致规定,提高违约成本,以约束双方行为。例如,可约定若卖方逾期不协助办理过户,需按房屋总价的一定比例向买方支付违约金。
2️⃣ 核实相关情况:查看卖方的身份证、安置协议等相关文件,确认其为房屋的合法权利人,有权处置该房屋。同时,了解安置房的性质,查看土地性质是出让还是划拨,以及是否存在限制交易的政策规定,如是否在限售期内等,避免因不符合政策导致交易无效。
3️⃣ 采用资金监管:可通过银行等第三方机构进行资金监管,将房款存入监管账户。待房产证办理完毕且完成过户手续后,再由监管机构将款项支付给卖方,确保资金安全,防止卖方卷款跑路。
4️⃣ 办理预告登记:虽未取得房产证无法立即办理过户登记,但可至相关部门办理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具有排他效力,能防止卖方一房二卖,保障买方的权益。
5️⃣ 要求提供担保:可要求卖方提供担保,如由有经济实力的第三方提供保证担保,或提供一定财产进行抵押。若卖方违约,买方可以通过担保获得相应赔偿。
6️⃣ 进行合同公证:通过公证机构对买卖合同进行公证,增强合同的证明力和公信力。公证后的协议在发生纠纷时可作为有力证据,有助于维护双方权益。
7️⃣ 保留交易凭证:妥善保存整个交易过程中的相关证据,如付款凭证、聊天记录、房屋交付手续等,以便在出现纠纷时能够证明交易的真实性和具体内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8️⃣ 尽量找靠谱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做权利保障和见证,后续问题直接跟中介公司协商处理。
尽管采取上述措施可降低风险,但未下证的安置房交易仍存在不确定性,如卖方反悔、房屋被查封等。建议交易前咨询专业律师,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风险,谨慎决策。安置房 安置房买卖合同 买房必看 第一次买房 买房避坑#杭州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