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背景】\n2018年,秦某取得一套经济适用房,根据政策规定:\n1、持有满5年\n2、并补缴土地出让金\n \n之后才能上市出售。\n \n但到了2022年,秦某尚未满5年,却擅自与朱某签订私下协议,以市场价卖房,朱某支付了50万元首付款。\n \n未办理网签,未补缴出让金。\n \n后续朱某要求过户,却被房管局直接驳回——房屋仍处于限售期,根本不能交易。\n \n朱某懵了,一怒之下将秦某告上法院。\n \n【法院怎么判?】\n法院明确:\n1、涉案房屋属经济适用房,仍处政策限制期,双方签署的买卖协议违反国家保障性住房管理规定,应认定合同无效;\n \n2、双方应恢复原状,即卖方秦某退还朱某50万元购房款及利息,朱某则需迁出房屋并返还占有权;\n \n3、涉及的税费损失各自承担。\n \n【今律说法】\n这个案子讲清楚两个问题:\n1、经适房在未满足政策条件前不能交易,无论买卖双方私下协议再详尽都不受法律保护。\n \n2、一旦违约或想强行履行,法院也只能按“合同无效”处理——你拿不回房子,最多拿回一部分钱,还可能有利息损失。\n \n秦某作为卖方违规交易,不仅拿不到钱,还有可能被主管部门吊销保障资格、被行政处罚;\n \n朱某作为买方,虽然最后追回50万,但白白耽误时间精力,还搭进去利息和机会成本。\n \n买卖保障房,不看清政策就动手,下场很惨!\n【法律提示】\n1、根据《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及《民法典》相关规定,保障房在限制期限内不得转让,私下交易协议属于无效合同;\n \n2、合同无效后按“恢复原状”原则处理,买卖双方需退回款项或占有物,但造成的利息损失、搬家损失等常常无人买单;\n \n3、卖方违规出售保障房,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撤销保障资格、收回住房或罚款等行政处罚。\n \n提醒所有人:\n1、买房前务必查清房屋交易资质,特别是是否为经适房、公租房、限价房等保障房;\n \n2、对于未满五年或未补缴出让金的房屋,千万不能签协议、打定金;\n \n3、有条件的,可通过不动产登记平台、街道办、房管局窗口等进行查验。\n \n#诉讼律师 #律师 #律师日常 #房产 #上海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