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八个月调解继承纠纷225件,涉房产1.29万平米,涉及现金1612万元,股权分割30.34股

发布时间:2023-04-27 14:22:0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0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3年4月23日上午9:30,徐汇区总工会、华泾镇党委联合在华发路北杨华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举办“泾工坊”启用仪式,仪式上徐汇区总工会为“冯斌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六家工作室授牌。为了做好“前置调解”工作,三天后的4月26日上午9:30,“冯斌劳模创新工作室”邀请了徐汇区人民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负责人,立案庭副庭长王宏霞和她的三名社区法官,一起来到华泾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座谈研讨下一步“前置调解”工作,并就“调解前置”工作遇到或发现的个案问题进行深入地交流。

(右三为冯斌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冯斌)

   (2023年4月26日,“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与“冯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座谈研讨下一步“前置调解”工作)

    2020年元月,徐汇区人民法院与徐汇区司法局、华泾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前置调解”工作推进会,为了贯彻落实推进会精神,华泾镇于2020年8月成立了“冯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做到诉讼服务走出门,诉讼调解送上门,充分发挥了“前置调解”的便民性,取得可喜成效,深得社区群众的青睐

一、一组普通“数据”,饱含为民情怀

    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冯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受理继承案件225起,其中涉及房产174套,面积达12931.47平方米,涉及遗产达人民币1612多万元、30.34股股权

    两年多来,创新工作室的调解员与社区法官足迹踏进了浦东新区、崇明、黄浦区、普陀区、闵行区以及徐汇区的部分街道,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继承纠纷有效地吸附在基层,让更多的司法力量投入到审判中去

(左一为调解员罗艳红深入病榻前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

二、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专门调解力量

    华泾镇为了加大此类纠纷的矛盾化解力度,组建冯斌劳模创新工作室,除冯斌领衔以外,还有全国模范调解员石顺芳,全国妇女儿童维权先进个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史良燕,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员罗艳红,徐汇区一级人民调解员周翔燕等。周翔燕专门负责“前置调解”沟通协调、调解对接、收发管理,大大地方便和满足社区群众的需求。遇到疑难纠纷,继承人之间有较大分歧的,我们就动用其他成员参与调解,确保每一件纠纷都能得到化解。

    所谓“前置调解”,就是通过司法途径赋予人民调解结果的司法效力,充分发挥司法审判与人民调解机制各自的优势,使司法审判与人民调解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使纠纷以更加便捷、经济、高效的途径得到解决,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比如不少市民碰到的老(家)人离世后房产证如何更名、银行存款怎么取出等,就可以通过“前置调解”来解决。

三、多措并举做“对接”,做好做实促和谐

    冯斌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在镇域内的社会调查,了解到“调解前置”非常受群众欢迎,就在社区广泛做好宣传工作。 

    1. 收费低,节约成本。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做

    2.距离近,便捷省时。调解前置把矛盾留在社区,所以办事方便,镇域内的一些特殊的居民还可以在家办理。

    3. 不上堂不伤情。办理继承通常都是被继承人最亲近的人,有时也难免产生分歧。调解员会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调解方案,劝说原被告双方当事人从亲情考虑,各退一步,在对接前圆满解决家庭纠纷。

    4.善引导,服务人性化。引导办理证明材料特殊群众,上门服务。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两年多来,通过口口相传来工作室做房产继承的不在少数,为了进一步宣传好这一民生工作,我们多次邀请社区法官王宏霞等就“前置调解”工作进行现场宣传并提供咨询,华泾司法所也通过自媒体和法治华泾报(司法所简报)、微信微博做成案例进行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在区“甘棠树下”的社区法官分的指导帮助下,努力打造现代城市版的“枫桥经验”,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实现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打赏
凡注明"来源:安吉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admin】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