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上海升学买房不迷路
设计过1.4亿的别墅
懂得如何提升住房产品力
我设计过单栋售价1.4亿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海派别墅;
设计过某地产大佬太太的度假别墅;
设计过西湖湖滨历史风貌街区的城市设计;
参与过城市地铁的规划设计。
有自住投资、学区买房的需求
加纪老板微信私聊??

2009年,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成家立业。
有了目标后,我们准备买一套可以住一辈子的房子,开启自己的人生新阶段。
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当时买了一套装修很不错的小户型顶复。
当时只看了一次就下定了,用了五成首付购买了一套100w的房子。
不过,好景不长,交房后我就发现了,这套房子存在很多问题。
住得不舒服不说,把之前的美好憧憬全毁了。我陷入深深自责,感觉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失误。
但是,好在
2成首付,7折利率,身边充满了买房得利成功的各种实例。
于是,刚领到证的我和爱人,迅速找了附近所有的中介挂牌,准备出手不满意的第一套房。
当时楼市很热,我们仅用3个月就快速成交过户。
随后,我们便认真选筹,在老牌核心区买了一套老房子用来自住。
同时,也买了一套新房投资,是我自己设计的楼盘,也是自己喜欢的楼栋和户型。
这样的资产配置,也为我后面的资产保值增值打下了基础。
如今来看,这些失败又成功的操作,很大程度上改变并提升了我对房产交易的认知。
至此开始,我便开始持续关注楼市状态和地产发展,这对我后来的房产交易操作带来了很多的帮助。
同时我也认识到:一个家庭类似于一个企业,每个人都需要在买房这件事上有规划和经营。

2014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举家搬迁上海。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关注起了上海的楼市,混迹很多上海的地产相关论坛。
至此,我开始研究上海的城市空间发展和规划方向。对上海楼市从一无所知到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2015年,我置换了原有的房产,在浦东花木购置了自住的房子。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从自媒体平台上了解到平米的存在。
一直有关注纪老板分享的观点,从中也学到很多上海楼市的情况和正确购房逻辑。
2019年的时候,我还跟着平米的购房团去考察过很多楼盘。
也正那个时候,我开始关注起了房产投资的选项。
看过花桥的便宜新房,看过市区的挂户口学区,也摇过前滩的新房……
最后,我在20年初第一波疫情结束的时候,购入了上海西轴热门板块。
因为前期有了扎实的房产基础,我2小时就看盘下定,摇号,最终顺利上车。
也正因这一连串的机缘,我选择来到平米工作,也因为我非常认同平米的价值理念和服务模式。
作为平米分析师,我的工作内容从服务B端客户转为服务C端客户。
不过,这里面的逻辑非常相像:
以前是帮开发商解方程,帮开发商利益最优化解题。
现在是帮平米客户解方程,也就是在有限预算下买到最合适的房子。
这也是我熟悉而喜欢的工作内容,因为我喜欢那种解出方程的快感!
在这里,我已经帮助了不少人,为他们解难题,谈选筹。


其实我觉得,买房最重要的是抓准时机。
我为客户、包括给朋友做方案时,都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同步上海楼市的规律。
我的人生从技术研发创新开始,转向存量咨询。
有人说,做这样的职业转型属于降维打击。
但我想说,一个楼市研究者只有兼备建设和销售两端的专业知识,才能作出真正全面准确的判断。
在楼市分化的当下,市场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咨询服务,多角度、多元化研究分析能力。
购房者也需要我们平米这样的团队,才能避免踩雷,买到正确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