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多年前,我们这群80、90后谈到房子,是懊悔自己不敢加太大杠杆,不敢假Lihun 等而错过的房子,并因此错过财富增长机会。\n十年后,房子依然困扰着我们这批80、90后。此刻我们讨论的是:为什么没有及时卖掉?为什么在高位站岗?眼睁睁地看着手里的房子跌掉几十、几百W。\n现在的房子,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成了焦虑抑郁的来源,把自己定义为失败者——毕竟人生的重大选择不多。\n我自己在房产上,其实也亏了200多W了,我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心路历程。\n然而当我终于可以跳出情绪,从第三方的视角来审视,我想说的是,其实不应该过分自责的。\n \n从身边朋友,到网友晒的经历,很多人本身是很优秀的,但因为生活节奏与买房卖房的时机没赶上,不仅背着沉重的房贷,还看着价格比自己入手时跌了20%、30%,心都在滴血,并且这种心理和情绪还扩展到了对自我的否定,觉得自己“混得不好”。\n \n但经过这一场洗礼之后走出来,我想说的是,买房卖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策,我们无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多优秀,但在房产领域,我们依然是“菜鸟”,作为非专业人士,并不具备足够专业的房产投资能力。甚至我认识的中介朋友,也有在较高点站岗的。\n我们作为时代的沙粒,能控制的也是极其有限的。没有经验+缺乏信息+没有分析框架,还要面对中介的套路。最终,大部分人还是凭直觉做的决定,失误概率自然不小。所以,没必要因为一个自己不擅长领域的决策失误,就从整体上否定或惩罚自己。\n \n我的自我觉察,因为房子而带来的负面情绪,是有两个层面的。\n浅层的,是对过去决策的悔恨,或是对外界的不满,其实这种比较容易解决,找找同病相怜的人一起吐吐槽,其实就能缓解不少。\n深层的,是对自己的羞耻或失望,它来自于一种社会比较,那就需要我们对自身建立一个客观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n其实一个人除了经济上的成就,我们的社会比较内容还可以有工作、爱好、婚姻、子女、父母、个人经历等。仅因房子一事就对自己丧失信心,显然是不客观的。我们应当重新梳理自己拥有的资本和优势,重新排兵布阵吧。\n但从这场惨烈的波动中,我总结的是,永远要心存敬畏,看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在风口上时,不要过于得意,只是赶上了时代的红利。在低谷时,也不用妄自菲薄,客观看待,等待机会。\n人生起伏,转瞬即逝,珍惜当下。\n然后,韬光养晦,等风来。#经济#心理调适#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