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整体环境下的消费疲软,导致线下服务业态和零售业态都比较惨淡,很多社区底商租金因此下降,对商铺售价的影响很直接。
从这两年我做咨询的情况来看,明显感觉大家面对商业地产也在逐渐变得谨慎。但在2019年的时候,很多会员都是不听劝的;
比如当时一环路开了很多单价在11万到13万之间的临街底商,有会员咨询过我这种铺子是否可以入手;那会儿给他的建议是完全不值得,因为真实价值大多不到7万。但在他眼中那些铺子就是稀有资产,最后仍坚持下手。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在2020年以前,大家想赚钱还比较容易,在面对商业地产的时候也容易上头,甚至甘愿充当冤大头;这也导致商业地产变得鱼龙混杂,水货比例很大。
但经历了几年的口罩苦日子之后,很多之前一夜暴富挣到钱的人也快被霍霍光了;到2023年手上仍然有大量流动资金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比较精明的。
以至于商业地产的销售逻辑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之前水分比较大的铺子,不管是由开发商自行销售的,还是包销公司拿去卖的,都在主动地降价去水分,有不少已经把价格降到了一个比较真实的范围内。
再说说我最近观察到的两个现象:
一是很多商铺都开始以真实无水分的价格开出来卖了,据我了解,现在市面上没有价格水分的商铺占比相当大,甚至能达到70%;这个数据以往能达到30%就已经很难得了。(当然,价格只是一方面,大家在选的时候,还需要去排除口岸不好带来的断租风险。)
另外,今年大家的消费习惯明显在转变,大宗商品不景气,比如车子,今年大部分品牌的降价幅度都很大,就算比起去年,销量也很惨淡;反而是那些偏刚需性的即时愉悦低消费起来了,比如社区底商偏中低端的烧烤、火锅、串串等餐饮业态,大家消费频次增加得很明显,商家的利润也在上涨。
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到今年下半年,开发商和包销公司在销售商铺之前,如果要进行前期招商运营,招商的难度就没那么大了,匹配的租金也会有所上涨,整个商铺市场很可能因此出现明显的价格上涨。
当然,在物价不出现明显上涨的前提下,商铺的上涨幅度不至于太大,10%到20%之间的价格反弹也许会很常见,比如一些之前单价在5w左右的商铺涨到5.5w到6w之间。
【注:一对一咨询沟通系有偿服务,单次咨询最低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