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现状及趋势
- 房价走势: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57%,同比下跌7.29%。但随着国家4大新政的推动,如房地产融资“白名单”落地、“三大改造”工程启动、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和土地供应政策调整等,市场可能会逐渐企稳并有所改善。
- 市场分化: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和配套完善区域的房产相对更具保值性,而三四线城市及一些偏远地区的房产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例如西安作为西北龙头城市,在2024年二手房市场中,部分区域的房子抗跌性较强,而一些城市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房价下跌
有利因素
- 政策支持:2025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要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给优质房企和项目开绿灯,保障融资需求。这将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提升房产的保值性。
- 需求回升:在促消费政策和房地产链条改善的带动下,居民消费将保持增长,有望带动相关消费链条回升,包括房地产市场。例如,三大工程中的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和“平急两用”设施建设,一方面能增加楼市需求,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城市品质,带动周边房价上涨。
- 通胀温和:2025年CPI将保持温和修复态势,全年CPI中枢水平预计在1.1%左右。温和的通胀环境对房地产市场的压力相对较小,也为房地产市场保值性战胜通胀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不利因素
- 库存压力: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库存积压严重,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一些郊区。库存压力会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房价上涨乏力,影响房地产的保值性和战胜通胀的能力。
- 经济形势:虽然经济在逐步复苏,但整体仍面临一定的压力,居民收入和就业情况尚未完全恢复到理想状态,这可能会影响居民的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进而对房地产市场的保值性产生不利影响。
- 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育率下降等人口结构问题,长期来看会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保值性和战胜通胀。
不同房产类型的情况
- 优质房产: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建筑质量好、户型合理且符合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的优质房产,其保值性相对较高,在通胀环境下更有可能实现保值增值。如重点发展区域的房子、建筑质量好且户型合理的房子以及符合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的房子等,在政策推动下可能会有较好的表现。
- 普通房产:普通二手房或位置较偏远、配套不完善的房产,其保值性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