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改造:围绕一座村小校门的项目化学习

发布时间:2024-05-29 10:54:2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0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人物简介:马鑫飞,浙江丽水缙云县胡源乡章村小学校长。

以下为马校长在《乡村教育振兴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年会》上的发言:

我来自浙江丽水缙云县胡源乡章村小学。章村小学位于缙云南乡群山中的一个小山坳,四面环山,出产毛竹、茶叶,学校距离县城近25公里,是缙云县一所典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目前包含幼儿园有106位学生、14位老师,小学六个学段,各一个班。

章村小学团队照

自从2021年9月我们学校的新校门落成后,章村小学一下子因为校门很美小有名气,但我其实不太希望我们仅仅因为建筑美被关注,所以今天我要给大家来讲述借由校门的改造,我们学校发生的内在转变。

旧校门

2019年8月27日,我第一天来到章村小学,推开灰色铁皮校门就被轰隆声震到了。原本一路我还感慨校门口的山水,结果一进学校,大门一关,美景都被阻挡在外,这个校门真是那天让我心里有点堵。所以,我就有了改造校门的念头。
教育局领导和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的骆老师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提醒,“校门的事情就真的是你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吗?”我意识到,学校是孩子们的学校,我其实可以从学校建设工作中,给孩子们参与共建的权力,为何不能建一座孩子们、老师们想要的校门呢?
老师建议可以先让孩子们来说自己心中的校门,我们组织了《我心中的校门》分享会,又让孩子们搜集全世界校门的图片资料,举办了一场世界校门展。
孩子们发散的思维让老师意识到,设计校门对我们的能力还是有挑战的,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我又一次到处向可能的专业人士询问教学办法。直到我听说有一种教学方法叫项目化学习,特点就是让孩子们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开展学习。我一下子明白了,其实最核心的是我们借校门改造的任务,让孩子们经历一个学习过程,有机会体验像建筑设计师一样思考。
可是,项目化学习怎么做?
2020年5月,致朴基金会在缙云做校本课程的建设支持,我跟着刘骁然老师连夜去县城,拜访第二天给学校做培训的龚瑜老师。龚瑜老师给我打开了很多思路,而且同意在第二天培训给章村小学加张大桌子,让我带7位老师加入。那一次我们学校的教师团队真正开始了集体学习的状态。
知道我们改建校门的决心,2020年7月,在致朴的对接和资助下,我们全校老师接受了上海三有教育团队为校门项目专门开展的项目化学习培训。我们在校门的项目中“做中学”,尽管我们不能都把项目化学习模式做周全,但我们有一个底线原则,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表达。
三年级的模型搭建课上有一个智力发展缓慢的孩子。她问老师,“能在校门弄两个窗户吗?我想让爸爸妈妈来接我时,看到我在学校荡秋千。”老师当场就帮她用美工刀开了两扇窗户,老师们也很欣喜,平常上课都不爱说话的她居然有这么独特的想法。
孩子们总是期待项目课的到来。语文的学习是为了合作沟通表达,美术的色彩学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数学课学习测绘测量,是为了搭建模型精准等等。
后来,如何让孩子们真实经历像建筑师一样的思考过程是一个卡点,在基金会协助下,我们邀请到了建筑设计师高威来给孩子们做设计工作坊。同学们向高威老师介绍自己的方案:希望校门是叶子的形状,是竹子做的,是可以看到外面的山与河的,是希望家人走远路来接自己放学的时候可以短暂休息的,是下雨时可以避雨的等等。我也吐露了我的想法,希望校门可以跟村庄联通,村民可以自由来享受学校资源。于是,高威老师真的付诸行动,把我们的想法都一揽子变成了现实。
今天的校门就是历时两年、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教育实验中落成的。回看这个过程,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项目化学习案例,因为我们完全是打着补丁在做各种尝试,但这是章村小学师生真正成长的见证。

新校门

校园一角

推荐阅读:

  1. 行走的空间:从学习者视角对校园学习空间进行的系统思考与设计

  2. 让班级的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关于普通教室的环境布置

  3. 关于重构学校空间布局的两个案例

郑重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稿、图片、视频仅供学术交流所用。如有引用、发表、合作等需要,请联系相关单位和版权人。谢谢!

打赏
凡注明"来源:安吉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admin】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