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城 焕新街区芯生活|绿城·燕语春风居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3-06-30 01:29:27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0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人是为行走而生的。在街道行走的过程中,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逐渐展开。”
——《人性化的城市》

今日的挑战

Today's Challenges

如果你漫步在社区边的街道,大多数时候会觉得枯燥,因为旁边除了车行道、市政树,就是连绵的围墙,缺乏行走的乐趣。


这种景象可以说是中国封闭式小区建设的缩影,在传统的建筑概念中,居住社区和城市公共空间是两个截然分割的系统。住区硬质边界形成自身的领域性与安全感也反过来塑造了许多功能单一,缺失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

如何在保障住区安全性同时,让边界生长出道活力?已然是今日城市设计无法忽视的重要课题。

贸然拆除围墙,在早期实践中已被否定,那么在社区与城市的边界之上,还有怎样的可能性?麦城市设计师扬·盖尔在《人性化的城市》中表达过一个观点:“人是为行走而生的。在街道行走的过程中,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逐渐展开。”这也意味着,一个吸引人的街道,必定拥有多样的小型公共空间和优雅愉悦的氛围体验。



重塑边界的张力与活力
Restore the tension and vitality of the boundary

作为对当下城市挑战的回应,绿城在“开放式社区”的理念下,提出了“生活街角”创新课题。打破传统硬质边界,让社区从封闭转向部分共享,以柔性的过渡将街区升级为一个可游、可玩、可商的城市活力带,为城市生活带来多样性的鲜活体验。而这也是「绿城·燕语春风居」的设计核心之一。

项目位于杭州市钱塘区下沙高教区板块,一号大街与规划南苑路(未建成)的交叉路口,毗邻下沙门户-城建文化广场。在现场勘察时,我们发现如今一号大街两侧树木仍生长得郁郁葱葱,但景观单调、公共空间缺失,场地周围只有川流不息的车流与人流经过,从未有过停留与休憩「绿城·燕语春风居」在此筑巢,如何打破封闭的局面,在边界之上重塑生活的张力与活力呢?这是本案的核心命题。

△项目场地原貌

通过反复的推演,设计融合绿城“生活街角“创新理念,以“消融”为线索,创造一个整体流动、贯通、互生的活力沿街空间。具体的策略包括:

柔化边界:以缓和的空间序列拓宽边界的深度,柔和处理与城市的关系,将城市消极空间升级为一个通透开放的城市绿洲。
街区活力:多类型休憩空间的置入,为人群提供停留、观赏、交流的舒适环境,焕新空间活力。
公私过渡:引入“芯驿站”研发成果,以润物无声的渗透式空间,缓和从城市到社区内的过渡体验。
无界绿意:融入“芯归院“创新场景,将传统单元入户空间升级为被绿意萦绕的归家小院,延展家庭生活与邻里交往的边界。

当传统的硬质边界被拓宽,被柔化成具有足够丰富度的街区,多样的行为和关系就会在其中自然滋长,生活的愉悦感也随之萌发。

△「燕语春风居」示范区总平面图


01
柔化边界:化消极为积极

通过通透广场、玻璃格栅、生态绿植,我们将传统的硬质边界,柔化为一段流动贯通的转角广场。这里是一方城市绿洲,也成为周边居民共同的精神角落,重塑街角、社区、自然与人的联结感。

▲开放通透的街角广场,通过景墙退让,其间搭配低矮绿岛,在星月树影下,微风拂面而来,润心无声。 
▲广场边的镜水绵绵,如春日初融的溪水,唤醒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生命,也柔化为一种温柔的力量,浸入心脾。

▲临街面的玻璃格栅以朦胧的边界化效果,弱化了车行环境的嘈杂,更让其透过玻璃转化为即时的、若隐若现的视觉影像,在视线交织间更添艺术趣味。


▲展示中心北面的对景花园里,阳光如纱一般披在树叶置石之上,勾画出花草的情绪和诗意。


02

 街区活力:多样性与参与感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也是活力街区的内在基因。设计在开放的林下口袋公园中设置多元社交空间,供人们在此春日小聚。或在林下雕塑性座椅用餐聊天,或独坐在户外咖啡吧台品咖野餐,又或在被水环绕的下沉式卡座空间与好友私聊,在一个好天气,带上一份好心情,享受精致的慢生活。

▲公园中置入艺术家具—雕塑性长凳,为人们提供休息闲谈的场地,创造更多交流与停留的可能。而下沉卡座被镶嵌在水面,包围在树影绿荫之中,予人休憩放空的松弛感。


▲临街面在原市政树基础上,添植了乔木与树篱。以温润的绿意,屏蔽掉一旁车行道路的喧哗与嘈杂。


03
公私过渡:渗透而非突变

从沿街空间到内部住区,设计通过“街-庭-院”的空间序列,以渗透而非突变的形式,形成一个开放“芯驿站”。一方面,临街面西入口,以亲和开放的姿态调和社区与城市的关系;另一方面,内部庭院也通过空间上的纵深感,结合智能监控系统,保障社区安全性与归属感。

结合绿城“芯驿站”的创新课题,西入口成为一个半共享空间,容纳来往行人歇脚与躲雨。

▲门内的天井庭院,在方寸天地间蕴藏四时美景。木质长凳、日本秋枫、复刻自京都船石造型的景石,让人从喧嚣中抽离,春意盈满心头。

▲婀娜草木一路相迎,天然生动的静谧之感萦绕四周,萌发出与自然共栖的亲密连接。

▲归家途中,漫步在街巷式空间的婉转布局里,一旁的绿植、卧石与光影交织出一帧帧岁月静好的日常画卷。

▲单元入口前,一片惬意绿意中设有座椅、小几,这里成为社区客厅,人们可以在这里小坐,在天高流云中享受晚风拂面。

04

无界绿意:治愈感与包容度

融入绿城“芯归院”创新场景,单元入户空间与室外景观、架空层融合为一个被绿意萦绕的归家小院,延展家庭生活与邻里交往的边界。全龄化的生活内容被容纳在其中,孩子、青年与长者都可在这里找到舒适治愈的体验感。

单元入户空间,从架空层延伸出硬质铺装,点缀以绿植和户外家具,拓宽建筑内外的边界,形成一个家楼下的花园式共享客厅。

▲自然感为春语聚场提供了绝佳的氛围,温柔的新绿成为独一无二的抚慰与心安,在此或是午后捧一本书闲读,或是与邻里畅意交谈,再现出一种琐碎而温软的平实日常。

▲后场花园将现有高差被转化为转角台阶,增加空间竖向层次关系,在一步一级里舒展归家的仪式与悠然。


幕后故事

在项目落地过程中,设计师与甲方团队、各专业施工方共同驻场,从打烊检验,到巡查随改,在团队的细致打磨中达到了满意的落地效果。

展示中心前的玻璃格栅,采用半虚半反射的玻璃材质,每一块的角度关系都经过反复比较研究,最终形成一个外观通透利落,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观隔断。

▲对景花园中,花草灌木沿弧密集种植,与景石欲遮还露,模拟出自然禅意的状态。

▲格栅的平整度是效果呈现的关键,选用产品化的预制件,现场拼装,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尾声:为城市生活带来柔软与诗意

似乎也是冥冥中注定,项目是绿城“春风系”,也正好在这个疫情退却、冰雪消融的春天与大家如期会晤。从2022年初接到项目初期,从图纸解读到现场勘察,从概念生成、反复推敲到落地完工,经历了大概一年的时光,也让团队在磨练中成长。在此,感谢绿城及所有的设计团队,非常幸运能遇见这样的项目和有产品追求的合作方。

《人性化城市》一书中还表达道:“判断城市的质量高低,正在于调查人们是否愿意停留、观望或者坐下来享受城市”。我们期盼「绿城·燕语春风居」成为这样一个能让人停下享受的地方,消融城市中一些冰冷而坚固的东西,以“活力街角”的开放面貌为城市生活带来柔软与诗意。让更多人在此,来一场如春风般的美好相遇。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绿城·燕语春风居示范区
项目地点:杭州市钱塘区下沙高教区板块
建成时间:2023.01
业主单位:杭州绿城浙帆置业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杭州朗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单位:浙江荣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团队:Chill Shine丘文三映
打赏
凡注明"来源:安吉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admin】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