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当你搜索任意一家TOP10房企维权信息,搜到100万+的时候,或许你已经司空见惯了;当你搜索一家房企高端产品竟然也有高达171万条维权信息时,你也许会多一些质疑。但当你知道这家房企竟是绿城集团是,你是不是很惊诧?如果你是绿城集团的股东,如果你是绿城集团的管理层,如果你是绿城的业主,亦或你是关注绿城集团发展的人士,是不是忍不住质问,作为曾经是品质房企的优秀代表,绿城如今到底是怎么了?
在2022年度绿城中国的业绩发布会上,绿城表示将坚定核心价值观,以“最懂客户、最懂产品”为战略支点,继续守住基本面、巩固优势项,同时加强“内部三道红线”管理,轻重并举、提质增效、全面发力,打造“TOP10中的品质标杆”。
这段话,是不是让你看到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希望?是不是颠覆了你的观念?是不是让你耳目一新?提质还能增效?
从财务指标上看,2022年,绿城中国总营收1272亿元,同比增长26.85%;但是由于绿城激进扩张,产品品质下滑,产品的溢价率不断走低,毛利率由18.12%下降至17.32%,净利润由44.65亿下降至27.56亿。同样在业绩发布会上,绿城中国给出的方向是:抓成本,控费用:通过数字化、集约化、资源化、精细化管理,持续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好一个降本增效!原来绿城中国“增效”的密码是“降本”,而降本带来的却是产品不断出问题,品牌溢价下滑。
这些描述或许不太直观,笔者所在的城市是郑州,近三年,绿城集团在这里开发了两个楼盘:明月滨河、湖畔云庐。
先看看已经交房的明月滨河吧。
根据公开报道,绿城明月滨河涉嫌虚假宣传,交房结果较宣传严重缩水;强制签订补充协议,未免责提供“法律依据”;隐瞒核心信息,为降标做铺垫;更有甚者,业主反应,不同时段购房者,签订的合同版本竟多达三个。为什么要换?换了什么?无从而知,但扎扎实实践行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当然你说如果这只是郑州市国家级开发区一个新城的“改善盘”,对绿城无关紧要,降降标、欺瞒欺瞒、无关痛痒。
那么再看看湖畔云庐吧。位置是郑州市号称“最佳居住环境”的北龙湖,该区域的房价是郑州平均房价的3-4倍。无数本地开发商以开发北龙湖的地块为荣;产品是绿城号称最高端的“云庐系”,以别墅、高端洋房的终极置业自居。
如果是你,一定充满期待,最高端的地段、最高端的产品、最具品质力的开发商。
但实际呈现结果是:
第一、实际景观缩水,虚假宣传无疑。宣传材料和视频里的名贵树种变成了普通绿化树木;一个个设计的景观变成了大片青黄不接的草坪;风雨连廊变成了什么?直接变没了。
第二、装修标准简配,装修问题繁多,装标是整个北龙湖区域最低。从部分业主验房结果来看,户均问题多达150个;中央空调竟然匹数达不到面积标准;窗户竟然没有纱窗;橱柜后面看不到的地方不贴磁砖;前期宣传的无主灯吊顶变成了大灯泡...不胜枚举。
第三、外立面标准严重坑骗业主,其宣传是石材,玻璃为主,真石漆点缀。结果呈现后变为二楼以上全是涂料,石材原来只在一二楼,还是最便宜的白麻。在外立面均为石材铝板的北龙湖区域,绿城湖畔云庐成为了唯一的外立面涂料洋房。
其他问题数不胜数。
以上项目,仅粗略估算,确实做到了“降本”,但同时带来的是后期房价的大幅下滑,郑州绿城湖畔云庐的均价在早期一度达到4万+,但是项目整体呈现后售价确大幅下滑而且销售困难,到现在为止还有一半房源未销售。而同区域的万科·拾密森语、保利·璞岸不但开盘晚、已经售罄,而且价格坚挺均价一直在4万+;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产品力,绿城湖畔云庐在郑州的口碑甚至已经大幅低于一路之隔的中海云著湖居,而中海一直是大家口中的利润王。
更令人意外的是,随手搜索,重庆、武汉、济南、苏州等地云庐系均存在维权行为。令人更加惊诧的是,号称绿城集团的大本营,余杭,绿城的云庐也存在维权,从公开信息上看,一些地方不忍直视。
看到这,真的让人不禁感叹一句:绿城到底怎么了?
是的,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在这个全民炒房后又全民谈房色变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时代,绿城也许正在迷失前进的道路,也许在不归路上越奔越远。
第一、对房企“四个分化”的理解不够充分。作为TOP10房企,绿城集团的招牌太过亮眼:好股东、好资源、好品牌、好区位,这决定了绿城的下限。但对好产品的理解失去了初心,脱离了市场、环境、人心。
第二、对“降本增效”理解有误。片面强调和考核营收、利润,却忽视了在“降本增效”前还有一个“提质增效”。降的“本”并不是产品成本,而是运营成本;增的“效”不仅是效益更是品牌价值。
第三、党的领导似乎并未在经营中起到决定作用。主题思想教育真正深入人心了吗?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在哪了?党的群众路线走向何方?
想到这,更让人心惊胆战,绿城到底怎么了?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绿城集团的控股股东,真的应该反思,在履行股东权利义务上、在公司重大战略选择上,是否存在管理缺失?
如果你是绿城集团的党委成员,真的应该反思,是否真正做到了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是否真正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否真正落实了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了首位?
如果你是绿城集团的管理层,真的应该反思,在品牌与效益的抉择上是否片面选择了效益而忽视了品牌?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绿城到底怎么了?也许目前的产品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但是,更需要给党和人民一个交代。
(本文原由我主笔,感谢邻居董先生的点睛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