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几年,澳洲的大城市房价一路高歌猛进。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这些地方,房价涨幅常常远远跑在租金增长之前。很多买家根本不看现金流,只相信一句话:房子只会涨,不会跌。可要判断这种价格走势是否健康,其实只需一个最朴素的指标:租售比。
租售比就是年租金与房价的比例。在成熟稳定的房地产市场中,合理的租售比通常在5%到7%之间,大城市因为土地稀缺和人口密集,略低一些在3%到4.5%也可以接受。但一旦低于3%,就意味着房价早已脱离租金基本面,投资者不是在靠房子赚钱,而是在靠市场接盘。这样的局面在利率低时还能勉强维持,但一旦进入加息周期,资金成本上升,租金又跟不上,整个模型就会变得非常脆弱。
这种现象并不只是澳洲独有。中国一线城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过去十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一路飞涨,租金却几乎原地踏步,导致租售比长期低于2%。许多房东每年实际都在倒贴,只靠“价格永远会涨”的信念支撑。结果2021年以后,政策收紧、信贷收缩、人口增速放缓,房价终于出现系统性回调。那些当初买在高点、完全没有现金流支撑的投资者,很多人甚至连持有成本都扛不住,只能在价格下跌中被迫抛售。
澳洲的大城市目前正走在类似的轨迹上。过去几年超低利率推动了房价的快速膨胀,租售比普遍被压低到危险区间。悉尼和布里斯班不少区域的租售比已经徘徊在2%到3%之间,墨尔本也在快速下滑。这意味着价格与租金的脱节越来越明显,市场对未来永远有人接盘的依赖越来越大。如果经济增长放缓或利率维持高位,这种脆弱的结构未必能长期撑下去。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从来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会在第一天就破裂。它往往是一个租售比被慢慢拉长、现金流越来越不合理、投资逻辑越来越依赖升值的过程。当基本面和价格分道扬镳得太久,回调往往就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的故事已经给了一个鲜明的教训,澳洲的城市未必会完全重演,但规律是相通的:如果租金无法支撑价格,那么价格终究要为此买单。[嘻嘻R][嘻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