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的市值合计增加超3万亿美元,沪深300、中证1000分别上涨18%和23%。背后的核心推动力有两点:一是“再通胀”预期抬头,流动性从债市切换到股市;二是人工智能(尤其是自主可控方向)的快速发展,带来估值重估和资金追逐。\n一、如何理解这轮行情?\n·首先,这是典型的“估值+流动性”驱动型牛市,中国并不是独例。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主要市场都处在估值高位,中国反而仍有空间。其次,盈利并非缺席。2025年上半年境内外公司利润分别增长3%和6%,部分科技、AI及消费主题的盈利修正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现金回报创下新高,大型互联网企业的AI变现带来超预期利润,直接推动估值上行。\n二、牛市能持续多久?会不会是“慢牛”?\n·历史数据显示,中国股市的牛市大多依赖于估值扩张。即便盈利修正有限,估值提升也足以维持长期上行。当前的估值仍处于中性区间,意味着向上空间依旧存在。结合市场化改革、“新九条”措施、长期资金引入,以及政策托底经验,A股慢牛格局的基础比以往更扎实。\n三、风险怎么看?\n·市场确实出现了成交额创新高、融资余额提升等迹象,但散户情绪指数仍远未到泡沫化水平,目前仅高于历史均值1.3个标准差。\n·高盛判断,未来3个月或有调整风险,但牛市趋势并不会因此反转。唯一可能终结行情的,是突如其来的政策收紧或监管超预期。\n四、谁在买?钱还会从哪里来?\n·与大众印象不同,这一轮行情的主力是中外机构,而非散户。国内基金、险资、私募都在提高股票配置,海外资金通过北向和IPO基石投资持续流入。 更关键的是,家庭和机构资金的潜力巨大:\n(1)中国家庭持有160万亿存款、330万亿房地产资产,股票配置占比仅11%,远低于全球水平。房地产走弱和利率下降,将推动更多资金逐步流入股市。\n(2)机构投资者仅持有A股14%的市值,若提升至新兴市场或发达市场平均水平,将带来数十万亿级别的增量买盘。\n五、高盛策略建议\n对A股、H股维持“增持”评级,未来12个月分别看涨8%和3%。重点关注三大方向: ① 龙头10强 —— 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长期红利 ② 人工智能 —— 上游硬件和设计环节最具潜力 ③ 反内卷与股东回报 —— 高分红、提效益的公司\n(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n#A股慢牛 #外资流入 #高盛观点 #股市投资策略 #人工智能 #私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