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社区乡村版示范,引领未来乡村创新发展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两山”转化样板地、模范生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着全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过程中,“两山”理念的内涵不断升华。余村作为我国乡村生态文明治理的实践代表,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治理,乡村振兴方面的“余村经验”。
2019年浙江省未来社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未来社区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案中,提出要把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打造成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本单元,将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转化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的功能场景。余村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乡村版未来社区,积极响应未来社区建设的“139”理念,加快探索乡村新社区建设标准,努力创建以“全域共谋、全区共享、全民共建”为实施路径的未来乡村共同富裕基本单元范例。
01
高水平定位
实现大格局全域共谋
余村未来社区定位为美丽余村,未来原乡,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结果导向,重点聚焦以原村住民、产学研人群、旅游客群为代表的人群需求,坚持以乡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全域生活圈、乡村共同体为核心目标,通过加快实施微改造安吉 社区,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核心功能配套标准化建设,同时探索数字化场景应用实现数字赋能,努力打造未来社区乡村版示范,引领乡村未来社区创新发展。
△余村两山理念示范区村庄规划图©中规院上海分院
余村未来社区实施单元总面积31.96公顷(余村村民主要生活村落范围)安吉 社区,直接受益村民1080人,引进各类创业、研学人才800人。
△余村两山理念示范区村庄规划图©中规院上海分院
规划单元:“一镇一村四联村”
余村未来乡村以“两山”理念示范区作为规划单元,总面积为37.32平方公里。《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两山”理念示范区村庄规划》,规划“1+1+4”格局为“两山”理念示范区,即1 村:余村,1 镇:天荒坪镇区,4 村:山河、马吉、银坑、横路。
通过创建美丽余村,未来原乡,带动“两山”理念示范区,辐射整个天荒坪镇,最终实现乡村共融、村民共同富裕的创建总目标。
02
余村未来九大场景框架
余村未来社区在充分挖掘当地村民、旅游客群以及商户等各类人群需求基础上,努力提炼乡村社区场景需求和标准体系,提出“人本原乡、生态原乡、数字原乡”的特色创建理念,既与城市未来社区“139”系统框架相吻合,又积极响应未来乡村建设场景,具有系统性和创新特色。
△居民调研访谈
△居民画像
△需求调研结论
03
人本原乡 全域生活圈
通过“乡里文化、乡里生活、乡里产业”三个方面系统性地营造人本原乡,以“四心七韵”为代表打造从村民生活圈到游居生活圈的全域生活圈。重点包括强化乡里文化、提升乡里生活、拓展乡里产业3个方面。
乡里文化——通过提炼两山文化、农耕文化,打造重要文化建筑及景观,以文化促进社区和人共同发展,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余村“两山”文化品牌。
△图片来自网络
乡里生活——以乡里中心交流为核心,以余村自然景观及原始村落为辅助,打造便民邻里交流场景,主要建设乡里中心、余村新居、七韵乡里公园(党韵、田韵、水韵、洞韵、宿韵、古韵、山韵),同时结合原有设施提升,形成全面健康生活圈。乡里中心——多跨场景高度功能复合的村民休闲聚会场所。
△乡里中心功能组织架构图
△乡里中心功能一层平面图
△乡里中心功能二层平面图
△乡里中心效果图
七韵乡里花园——以党韵、田韵、水韵、洞韵、宿韵、古韵、山韵主题打造不同场景主题花园,形成各具特色的展示窗口,提升整体景观氛围。
△乡里花园架构图
乡里产业——以两山人文和自然禀赋为基础,以研学教育和休闲旅游为两条主线,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现全域生态文旅体验地和乡村未来社区的产业示范。重点打造余村后巷和以乡村电商品牌为核心的产业平台,通过引入特色品牌,带动村民致富和研学教育、休闲旅游产业升级。
04
生态原乡绿色生活态
从田园、建筑、低碳三个维度来建设“绿色循环”的生态原乡,营造绿色乡村生活。重点是提升生态基底、绿色乡建、循环经济3个方面。
生态基底——建立森林覆盖率、农田覆盖率、复绿比例、生态红线保护、水系保护分布、古树名木保护等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指标体系;从交通、停车与物流体系全方位构建“点、线、面”乡村交通网络,结合余村两山景区旅游道路,设置微公交线,通过节点部分打通,形成环路系统,同时提升道路环境,做好路面导览和休憩设施,打造舒适安全的慢行环境体验。
绿色乡建——提出五星级农居标准,通过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对新建村民自建要求满足四星农居的标准、公建部分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标准进行建造,全面推动农居品质提升。
△余村新居:保持浙北民居乡土风貌,可自住可经营
循环经济——通过开源节流、寻求替代,实现能源、资源的源头端减量、供给端增量的良性循环。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实现村庄垃圾回收再利用。通过“三升四降”的设计策略,建设“有温度、可感知、获得感强”的趋零碳社区。打造循环农业,实现乡村固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升生态原乡内涵。
05
数字原乡 云间生活流
未来社区是数字社会落地的核心场景,余村从“乡里治理、乡里服务、乡里交通”三个方面建设。基本框架:坚持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立足现有,集成创新”为原则打造“两山服务”、“两山生态”、“两山治理”、“两山实践”四大板块N个场景,既响应未来社区9大场景,又体现了余村生态特色、治理特色,符合未来乡村的场景需求。
乡里治理——IOC-社区智治”是智慧社区的治理中枢,是社区治理场景整体态势和综合信息展示,用于社区领导对社区治理情况的整体感知和宏观把控。
△两山治理场景
△两山生态场景
△两山实践场景
乡里服务——将乡村生活生产与景区旅游服务的融合,通过构建孪生乡村的云间生活流,完善乡村数字生活体系与应急保障体系,实现乡村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导流、引流新通道。
△两山服务场景
乡里交通——利用现有山石线,自游客服务中心到冷水洞自然村设置微公交线路,在七个地块上合理布置微公交车站,满足出行需求,结合村庄密集程度,人口流动情况、游客接待了合理规划余村停车位。
△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绿道系统
余村作为乡村类未来社区,顺应中央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步伐”为目标,以压茬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结果导向,重点聚焦以原村住民、产学研人群、旅游客群为代表的人群需求,进行建设总目标的重新梳理以及乡村主题和发展特色的再挖掘。在未来乡村建设中借鉴“139”顶层设计,提炼乡村类场景指标创建标准,积极争取在乡村版未来社区建设上率先垂范。
供 稿:王贺娜 田 苗
审 核:沈 洁
《安吉余村未来社区实施方案》全过程咨询单位: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安吉余村未来社区实施方案》主编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吉余村未来社区实施方案》参编单位:
安吉信天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绿城未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绿城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