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向往体制内的人喜欢自我麻痹,说体制外好,体制内就好;体制内不好,体制外肯定更不好,因为体制内的工资来自财政收入,大家是一条船上的。\n \n这个逻辑乍看之下没问题,但深挖一下就知道不准确,因为财政收入=税收+非税收入,一个城市的税收占比越高,体制内越能分享经济红利,比如杭州的税收占比超过90%,杭州公务员就从不担心待遇;而重庆的税收占比只有60%,重庆公务员就很揪心。\n \n重庆为什么税收占比低?因为重庆经济依赖房地产+工业制造,而房地产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比新经济大得多。\n \n比如房地产需要拍卖土地,这会让地方政府增加大量的土地收入,这些收入是划分到非税收入的;\n \n而且房地产的产业链很长,从拿地→建材→施工→装修→园林→物业再到二手房交易,这是一个庞大的链条,新经济的产业链却普遍很短;\n \n房地产还能带动金融发展,因为大部分购房人都背了房贷,而房贷利息是银行最稳定的收入来源。\n \n我给大家晒组数据,大家就知道房地产对财政的贡献有多大:从2003年到2023年,全国房价平均涨了10倍,而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却增长了130倍!这些都是非税收入。\n \n如果说大家对税收里的个税/增值税都很了解,对非税收入里的土地收入+国有资产收入+罚款收入+社保收入+公共收入(比如高速公路/景区收费)就没那么了解了,所以GDP越高≠财政收入越高。\n \n比如重庆2017年至今GDP涨了1万亿,税收却是0增长,这说明重庆在过去修了太多房子;而成都的GDP比重庆少,税收却吊打重庆,这说明成都的经济质量远胜重庆,杭州更是比重庆高几档。\n \n所以成都/杭州的公务员从没听说过发不出工资,但重庆很多地区别说发工资,连前几年发的绩效都退回去了。如果一个地方有海量的房产屯着卖不动,未来20年必然恼火,因为经济转型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完成的。\n \n现在城市化进程进入尾声,地方政府都在严控土地拍卖,像成都高新区一年只拍两块地,深圳甚至在前海填海造岛,而新经济里的自媒体/传统文化/吃喝玩乐/手串/饰品/AI根本拉不起财政。\n \n所以体制内的话语权会随着经济升级不断下降,最典型的就是深圳公务员=服务员,ta们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太强了,那真是把企业家和各位高管当金主看;而落后地区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当一个系统的蛋糕在不断缩减,而这些蛋糕全部依赖外界,服务外界就是唯一的出路了。\n \n#体制内 #经济 #房地产 #蛋糕 #公务员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