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电梯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电梯安全格外重要。但电梯事故偶有发生,谁应对电梯安全负责?万一不幸被困电梯,我们又该如何依法维权?
业主被困电梯要求物业赔偿
近日,某小区电梯突然发生故障,电梯轿厢停在1、2层楼之间不能动弹,门也无法打开。事发当时,电梯内共2人被困。接到乘客求助电话后,物业公司迅速派人前往现场,并联系电梯维保公司。大约50分钟后,维保人员才打开电梯门,被困女子彭某发现已昏倒在电梯内,随后被紧急送至医院救治。
据该女子的丈夫陆某透露,妻子彭某从医院回来后,精神恍惚,甚至不敢出门,陆某只得请假在家照顾妻子。由于担心妻子会留下后遗症,陆某要求物业公司赔偿1万元,并给出了索赔依据。
据陆某透露,妻子的检查治疗共花医药费1100元,按照夫妻两人每天的误工费,7天共计3500元。同时,他还认为电梯事故对彭某的精神和心理伤害极大,要求进行精神伤害的赔偿。
但是他的这一要求遭到了物业公司的拒绝。物业方面认为,如果物业公司能保证在电梯年检、维修保养方面没有过错,物业公司就不是主要责任人,像电梯这样的机械产品,很难保证不出现故障。如果救援人员在报警后半小时内赶到现场,并且成功解救出被困乘客,物业就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其次,赔偿精神损失费的前提,必须是在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况下,像彭某这种普通损害很难得到精神损失费。理由是彭某是在电梯轿厢内受到惊吓,情绪失控所导致的精神焦虑和恍惚,属于突发性事件。虽然物业在电梯管理方面确实要负一定责任,但也只是一小部分。所以物业最后只愿意拿出2千元对彭某进行心理安抚和慰问。
经过物业调解委员会协调,物业公司同意支付赔偿金2500元。陆某及家人最终也同意了此方案。

电梯困人事件责任如何划分
那么,此类电梯困人造成人员身心损伤的事件,到底应该如何划分责任? 物业公司应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电梯发生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产品质量问题、比如维护保养问题,再比如使用不当问题等等。在电梯事故妥善处理后,查明原因是十分关键的责任判定步骤,只有查明原因,才能明确责任。
属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引导受害人依据产品责任法向厂家索赔。
属于维修养护责任的,物业公司应承担赔偿后,然后可以向维护方追偿。
如果证明电梯故障是由乘梯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物业公司在有效举证情况下不承担责任。
关于赔偿,对于一般的被困、被夹、受惊吓,不能证明损害后果和医疗费用的,以道歉、抚慰为主,不予经济赔偿。
而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业主通过委托物业公司管理电梯等设施设备,所以电梯的管理维修保养义务转移给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对电梯负有维护的义务。物业公司的法律责任主要是选择合格的电梯维保单位,按照要求的周期监督保养,平时对电梯的正常使用进行管理监督,发现故障后及时采取相关措施等。
所以,可推导分析得出,如果物业公司违反了合同约定义务,导致事故和损害,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物业公司已经履行了职责,但由于设备本身的缺陷,或者使用人的不当行为,导致损害,物业公司不应承担责任。
那么,物业公司对电梯的维护义务主要体现在哪里呢?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定期维修保养,所选择的维修保养公司和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
在电梯内张贴安全注意事项。
日常管理中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停止使用,防止事故。
出现险情,要迅速救援,正确处置。

应当注意的是,不管什么原因造成事故,物业公司都应当立即组织救援,有人员受伤的积极救助伤员,注意保护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摄像,妥善做好相关证据收集工作,有监控设施的应保留相关监控录像,以便后期进行责任认定。
业主在被困电梯时也应该尽量保持冷静,按下电梯内的警铃呼救。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与电梯门保持距离。千万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更不要强行扒开电梯门。
【综合整理自网络】

社区研究院
扫描二维码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