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我们即将面临一场通胀,但它和大众平常理解的通胀不太一样。不是像很多专家或自媒体博主说的,因大规模放水而致使股票、房地产价格飙升;也不是部分专家所预测的,会陷入类似日本那样长达二十年的通缩。\n \n虽说当下我们处于通缩状态,但预计在一到两年内,形势会迅速转变为通胀。未来几年,通胀主要体现在必需品上。这些必需品围绕着衣食住行等生存刚需展开并延伸,价格未来走势大概率是易涨难跌。相反,非必需品的市场空间将会大幅压缩,像房子、股票这类伪刚需,更是会遭受重创。\n \n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要是常去菜市场买菜,就会发现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比之前涨了不少。这是因为土地经济一旦受挫,房子这种伪刚需难以为继时,消费就会从名义上的刚需,回归到真正的刚需,也就是柴米油盐这些生活必需品。这其实就是蓄水池效应失效后的一种溢出表现。\n \n当既定的刺激方向不起作用时,最终必然会转向一个无法回避的方向,那就是衣食住行。所以,未来几年,大宗商品尤其是农产品,可能会悄然迎来牛市。\n未来的形势是这样的,就像房子,不会一直下跌,可能今天涨点明天跌点,但总体趋势是向下的;而米面粮油这类必需品,也不会一直涨,可能今天跌点明天涨点,但总体是上涨的。\n \n至于非刚需品,比如牛奶、榨菜、水果、外出就餐、房地产等,为什么不会出现通胀呢?原因很简单,普通人在收入减少,被刚性需求过度挤压后,只能削减原本用于其他可选支出的费用。这样一来,可选性支出的市场总需求持续下降,导致非必需品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下跌。\n \n实际上,现在刚性支出占比已经远超合理范围。需求者的需求被刚性需求大量挤占、透支,甚至超额透支,只能压缩非刚需需求,优先满足刚性支出。这使得工业品和消费品的需求降至谷底,导致相关市场严重萎缩,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怎么刺激消费,效果都不明显的重要原因。\n \n由于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再加上对未来前景的担忧,居民只能增加储蓄来应对。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收入稳定、对未来预期良好时,你会敢于消费甚至透支,因为你知道这个月花完,下个月还会有收入。但要是你这个月拿到工资,却担心下个月公司倒闭,你还敢透支消费吗?\n \n下篇文章继续,想说的还有很多\n#金融 #经济大环境 #全球经济衰退 #经济形势下行 #经济 #未来 #投资 #通胀 #通缩 #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