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岭村位于中新镇北部
是岭南客家村落
这里毗邻白洞水库
绿水青山,景色秀丽
心岭村处于
增城区渔蔬长廊新乡村示范带的
中心位置
肩负着提升该示范带的
景观风貌、功能布局和品牌形象的
重要使命
近年来
心岭村明确了村的整体风貌、风格定位
并进行了建筑外立面和沿线绿化提升
以及“四小园”规划整治
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2023年
在中新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心岭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对标市级美丽乡村的要求
补短板,强弱项
奋力创建市级美丽乡村
心岭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通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人居环境
以期打造成为岭南客家新乡村
树立渔蔬长廊产业形象
最终实现城乡等值融合
城乡院(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负责该工程的设计工作
如今
项目改造顺利完成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心岭村焕然一新
处处展现新景象
改造前▼
池塘挡土墙已出现坍塌。
改造后▼
对沿线挡土墙进行修复,重新改造栏杆和人行休闲广场空间。
改造前▼
现状车行道与人行活动空间边界模糊。
改造后▼
加铺沥青车行道罩面,增加彩色划线和抬高道牙,使人行活动空间与车行道分隔。
改造前▼
场地闲置荒废。
改造后▼
在场地增设碎石铺地、儿童安全地垫和儿童滑梯等,用仿竹护栏围边,改造成乡野儿童小游园,用生态的材料体现乡村景观。
改造前▼
篮球场被车行道、车辆临停和公交车临停占用,严重影响使用。
改造后▼
重新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新建造风雨亭,将行车区域和活动区域重新划分。
改造前▼
改造后▼
以现有池塘为中心,用仿木栏杆围合空间,增设树池坐凳,整体提升池塘河畔的休闲功能,以中式廊架和折桥为亮点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改造前▼
改造后▼
围绕古祠堂风水塘周边,进行外立面景观提升和铺装品质提升,增加主题彩绘,提升景观品质。
改造前▼
电线杆影响村民日常活动,电房外立面不美观。
改造后▼
增加电房特色墙绘,使环境更美观。
幸福心岭,美丽焕新。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心岭村,既扮靓了村的颜值,又充实了村民幸福生活的里子。村内的道路进行了美化提升,让村民出行更加舒心,篮球场、儿童小游园、风雨亭、池塘步道等公共设施,让村民休闲生活有了更多好去处,幸福感和获得感自然得以提升。
心岭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多节
点亮点纷呈
一个个有温度、有寓意的改造设计
让心岭村实现蝶变
在本次升级改造节点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风雨亭。这个位置原本是一个简陋的铁皮候车廊,而全新设计建造的风雨亭不仅延续了候车亭的功能,还一跃成为了心岭村的新地标。
风雨亭设计成“L”型,将休闲功能和车辆停靠功能重新组织分流,更好地满足村民的日常使用。
风雨亭的设计延续了祠堂客家人字屋顶和山墙的风格,结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实现设计的整体和谐。
改造前▼
改造后▼
藏龙井是心岭村的一口古井,从清康熙年间一直使用至今,目前,许多本村和相邻村的村民还会来古井打水饮用。对村民而言,藏龙井不仅仅是村脉所在,还是村民的集体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升级改造过程中,心岭村非常注重传统元素的升级改造。建设过程中以现有古井为中心,用麻石围栏围合圆形空间,增设标识景墙,雕刻古井历史,以古井文化为亮点提升村整体景观品质。
改造前▼
改造后▼
心岭村,下一站是振兴
心岭村将协同渔蔬长廊新乡村示范带的
五联村、田美村
立足该区域丰富的园地、水田、林地资源
在“百千万工程”的牵引下
聚焦做强农业产业品牌
助力中新镇打造一条
具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企业、
集农旅休闲为一体的
中新特色新乡村示范带
展望未来
一幅渔蔬长廊新乡村示范带的
富美画卷
正缓缓展开
点击下方标签,关注“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在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可解锁更多功能。
回复【电视缴费】可为有线电视快速续费
回复【有线电视】办理有线电视业务
回复【找工作】掌握最新招聘资讯
回复【地铁21号线】获取广州地铁21号线快车时刻表
回复【公交】获取增城公交实时情况
回复【便民小店】查看附近的便民小店
回复【公积金】办理公积金业务
回复【天气】查询实时天气情况
回复【港澳通行证】进入网上预约/办理入口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智慧实训室
上榜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
高水平实验室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
编辑:刘晓雯
审校:陈翠珠
值班主编:黄家荣
终审:王戟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