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境:房产向下,股市向上】

发布时间:2023-07-10 11:48:0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0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按:以下内容,有可能是对的。

两个问题提给您:

如果说有一种资产你最好不要碰,谁碰谁倒霉,你能说出这个资产是什么吗?你参与过吗?

如果说现在让你说出一个能让自己的资金财产保值增值,你能说出来吗?你能按你说的执行吗?你能就此获得什么样的汇报呢?你确定吗?

我这儿有现成的答案,看看与您是否不同: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大概率是股票投资,太少人赚钱,太多人赔钱了。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有时效性的,在2019年之前,这个增值渠道就是买入住房然后持有。

当然,到了2023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变了。

在开始分析之前,说一个现在被那些人狂喷的韩国的事。在前些日子,韩元对美元贬值,国内房屋价格暴跌,但是股市却整体上涨16%。这个事儿让很多人觉得韩国要完,但是不是要完,我们往下看。

一、房产向下:

在我国,目前除了一些稀缺资源的房产,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都处于下跌渠道里。如果某个城市不具备账面景气的企业,也就不具备提供旺盛的岗位需求,那么这个城市的房价的下滑是坚决的。

中国人从2003年开始逐步进入贷款买房的景气周期里,到现在已经20年了。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刻,我见过一些城市里优质资源的地产价格暴跌一半,中介里挂满了这些原先见不到的好房源。但随后国家投入了巨量经济刺激,房价又逐步上涨以至于高出那个年代好几倍的价格。

现代经济学理论,让城市化进程总是在路上,城市集中提供了教育、医疗、养老等现代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结构所必须的公共设施。从而,人们都在向城市聚集,而城市的承载能力有限,所以必然压缩人类欲望。

联系到房子,直白的说就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私人空间小,与个人欲望能膨胀的范围相比,都存在改善的宏阔余地。

房产交易,首先不是政治、经济层面的事物,它首先是一个市场交易的概念。人们都存在改善的欲望,而房产商抱着一堆存货,一个想买,一个想卖,为什么就没有成交呢?

总的来说,这样的买卖成不了,就是因为价格谈不拢。

现在确实收入降低,但是居民储蓄却在连年上涨,当然不能把居民存款都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但我们可以给这种情况的一个定性是,有钱人把钱存起来了。

有钱人为什么不买房了呢?因为房价预期是降低的。那么现在买还不如等等再买。

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交易市场,那么就应该有地产商把房价大幅度降低,降低到买家觉得足够低,那么买家自然会转为买入。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商业行为,房产这种商品永远有人需求,但如果需求不足时大幅度降价这种事本身就是以退为进的良性调节。

回到韩国,都说韩国房地产之所以暴跌是因为韩国房产交易结构上的固有缺陷造成的云云,个人觉得有点以偏概全了。美元从韩国抽走造成韩元贬值,从而地产受损这种事跟那个交易结构的关系真的不大。但是房屋价格暴跌虽然让一些相关利益者受损,可是价格暴跌绝对会引起潜在消费者的聚集。

如果因为担心对财政、贷款方的债务出现问题而不允许房价下跌,那么这个问题就进入一个闷杀的状态,就好比有病不去切除病灶,而是慢慢养着。这绝对不是个好办法。

都说我国要救房地产,我个人觉得应该允许房地产价格市场化,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情况尚好的城市进行试点市场交易价格自由。价格自由包括取消所有限购限价,让市场处于出清状态,让房地产商获得交易流水。

这就是房产向下的意义,如果一门生意的价格和债务都堆积的太高,在国家还能降息的情况下尽量降息,同时在有保护的条件下降价出清存货、激活市场可能是唯一办法。

二、股市向上:

一国经济存在一个适合于自己国家的利益传导结构。

比如我们出口看好时,外国资本买入国内产品,这些资本通过出口商、生产商、零售商的利润以及工资分配最终到达最小的经济个体---工作人员手中。工作人员的收入(工资、福利、奖金)又转化为居民部门的消费,这些消费又形成了本土制造、零售、服务企业的收入,这些收入再传导给相关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再消费或者存款。这就是一个利益传导结构。

当然还有比如国内基建,积极财政政策等等,都是通过投入资金带动生产,然后带动居民收入,形成消费,最终形成传导循环。

但目前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外部需求的降低,或者出口被替代(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当年能替代东南亚和日本,别人也就能替代我们),所以外部资金流入减少;地方财政积极了很多年,但是相对粗放,特别是人力要素的积极性并没有获得提升,所以当积极的地方财政带来了很多粗放的地方债时,国内投资拉动的资金流入也减少了。

消费市场方面,我们这个国家一直是个比较追求性价比消费的国家。也就是说如果价格合适,性能差一点我们也能忍。所以除了带有投资性质的买房理财方面,我们都会尽量选择相对价格低的消费。我说的是个普遍现象,有钱人当然会有更高的消费,但总的来说中产阶级对的消费观就是这么个情况。

所以只是吃喝玩乐等生活消费是支撑不起一国经济的。前阵子总有声音说什么“消费升级”,但是我记得那会儿人们的态度就是“要啥自行车啊”。可不是嘛,都是赚死工资的,赚再多也就是那点有数的钱,升级毛啊...

所以这就是问题了,你让一个全面都是赚死工资的人群,咋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不能是让人们从工资里额再挖出一块来买更贵的东西吧?那那些老年人,退休人,收入低的人(这些人占我们人群的大多数)该怎么办?因为拖消费后腿鞠躬道歉吗?

如果没有额外的健康的相对稳定的收入,消费升级就不要想了。而且,如果出口、投资都遇到瓶颈的时代,基本收入都成问题了,又该如何保证消费呢?完全不能。

面对消费不足,我们有些声音说直接给群众发钱吧,每个人都发1000消费卷。我觉得这种价格工具是不是就太愚蠢了?你这么发钱只能培养出懒蛋而不能有刺激消费的结果的。

要我说,与其给中国人大撒币,那不如让股市涨起来。

据统计,我国有1.8亿左右股民...这些人持有的资产几乎占我国沪深两市总市值的一半,也就是将近50万亿,而且持仓中位数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妥妥的中产阶级。存在银行的那120万亿人民币,不碰到更好的机会,是不会拿出来了。 但是放在股市里的这些人民币,却是已经拿出来投资的资产。

眼下虽然地方债的问题突出,但盘活地方债资产的最终目的还是让私人部门获得收入以及消费活力。那不如直接让股民的钱获得收益增值。股票上涨这种事,对于任何一个持有者来说都是工资收入外的收入。股票上涨本身在特殊时期的意义,比什么都来得直接而且重要。

如果把那些想要发给居民的大撒币的钱,拿去成立基金买入眼下估值已经很低的蓝筹股票,拉高了市值不说,还能促进股票市场繁荣,吸收更多企业,直接融资也就活了,直接融资大多数都是不能从银行获得足够低息贷款的企业,这些企业恰恰是能带来较多工作岗位的私营部门成员。这不就又给企业员工注入收入活力了吗?

这是不是就让我们能明白为什么韩国在韩元贬值的时候房产暴跌+股市上涨了吧?2008年韩元曾经被美元这么吸血过,这个办法应该是他们在市场风浪里总结出来的办法吧。

总之:希望扭转出口、地方债问题,都是需要做很多长期工作。但解决眼前的消费能力下滑问题的话,让房产价格向下寻找新买方,让股票价格向上提升居民额外收入双剑合璧恐怕是最好的办法。

打赏
凡注明"来源:安吉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admin】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