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制定了新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内涵,明确检测适用范围。一是将检测内容扩充为“涉及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检测项目,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以及工程实体质量等”,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二是根据工作职责和实际,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为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检测相关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自2023年4月19日实施,其中对检测机构注册人员有了明确要求。综合资质的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 4 名(其中,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 2 名),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不少于 2 名,且均具有2 年以上质量检测工作经历;专项资质的主体结构不少于 1 名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且具有 2 年以上质量检测工作经历,钢结构不少于 1 名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且具有 2 年以上质量检测工作经历。检测工作经历。地基基础不少于 1 名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既有建筑总量约800亿平方米,其中,2000年以前建造的建筑总量约为300亿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将有12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先后进入“老龄期”,待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达22万个,一般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有一部分房屋已经进入超龄服务期,很大一批房屋进入老龄期。同时,由于建造年代不同,房屋建造所采用材料和建造选用的规范标准也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抗震能力方面相差悬殊,全国房屋整体状况十分复杂。我国建筑设计标准主要经历了1966年、1974年、1989年、2000年、2010年五次大的更改,因此各阶段设计建造的房屋,其结构类型和体系均有所不同,结构类型非常复杂。既有建筑逐渐进入老龄化,需要根据检测鉴定结果进行加固改造,同时由于地震、火灾等灾害的影响,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已成为我国基本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020年3·7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2020年4·29长沙楼房坍塌事故每一次事故都带来血的教训,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房屋安全专项整治排查工作,各地住建部门也对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工作作出相应政策和办法。为帮助广大从业人员做好既有建筑检测鉴定工作正确理解相关法规及规范条文,我院邀请行业有丰富从业经验及相关规范编制专家及学者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举办“全国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技术培训暨新规范标准解读高级研修班”欢迎各单位积极报名参加学习。 各主管部门、房屋使用管理单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勘察设计、建筑设计、检测鉴定机构、城市更新投资运维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图审查、房地产开发、监理单位、加固公司、新材料新技术、检测仪器等企业等有关单位专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参加。三、时间、地点及相关费用
时间:2023年5月17-19日,17日全天报到 地点:北京市(详细信息会前一周邮件、短信通知,并发放报道通知书) 费用:2300元(含学习费、资料费、合格学时证书费、午餐费)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日期及时间 | 事项 |
2023年5月17日10:00-20:00 | 全天报到 |
2023年5月18日 8:30-18:00 | 会议培训 |
2023年5月19日 8:30-12:00 | 会议培训 |
邸小坛 研究员,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顾问总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工程结构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点荷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的试验研究、钻芯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研究、大型钢结构监测技术研究和建筑结构评定技术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并参与工程院研究项目等8项。主持《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参与《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15项标准修编。主持人民大会堂舞台区、北京工人体育场和首都体育馆结构检测评定工作;主持奥运场馆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主持央视火灾后和宁波招宝山大桥坍塌事故检测和鉴定。参加衡州大厦火灾坍塌和央视火灾事故国务院联合调查组工作,负责汶川地震灾后房屋安全的应急快速评估等重大工程项目检测鉴定。 幸坤涛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高级技术总监,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工程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其他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参与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6部,《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强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参编人;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工程结构诊治项目20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壹等奖1项、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6项。 黎红兵 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加固技术与标准研究院院长,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编制和管理了国家规范《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等国家和行业标准近十部,主编或参编地方和协会标准数十部,主持或参与了“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厅等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先后发表EI/SCI等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2本。荣获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标准科技创新奖“青年人才奖”以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分支机构先进负责人等荣誉。 联 系 人:陈博18610995685(微信同号)会议宣传招商、报名咨询 电 话:010-62886507 传真:010-62886507
欢迎加入“全国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群‘’(如遇群满可加18610995685陈老师微信邀请入群)
敬请关注工程结构公众号,以便您获得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