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在厨房:文学视角下的一人食(下)

发布时间:2025-09-03 20:46:2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0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独自在厨房:文学视角下的一人食(下)

独自在厨房:文学视角下的一人食(下)

挑印象深刻的聊聊:Out to Lunch,把餐椅当做观众席,餐厅和街道作为剧场,他自己则是“世界的观察者”,笔法凝练,但能迅速放大感官;Thanks, but No Thanks,从离婚后的一人烹饪,展开与厨师前夫有关的记忆,自己“吃罐头食物的原生家庭”和“前夫以及前婆婆(也是一个著名的美食评论家)的职业品味给她带来的影响”之间的矛盾,进而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母亲带来的影响,反思自己的口味与身份。 The Legend of the Salsa Rosa 也很有趣:作者在意大利留学时期,学会了一道Salsa Rosa,做给了很多当地朋友吃,反响不错,成为他自己非常满意的“意大利”招牌菜,回到美国后,还曾给一群年轻意大利人做过,他们甚至反馈说想请作者把食谱“教给他们的妈妈”。但最后他娶了一个意大利妻子,告诉他这个菜并不是意大利菜,此后他就再也没做过了。都是值得仔细品味的写作(题外话:其实书里还录了一篇村上春树的The Year of Spaghetti,直觉应该是好作品,但我现阶段确实没能力透彻地欣赏)。 说回“一人食”,其实是个内涵相当丰富的议题,吃什么,哪里吃,几乎可以无限延展:比如Laura Calder在The Lonely Palate中写到,独自旅行时的飞机餐,就算旁边坐了人,它也应该属于“一人食”;Laura Dave在纽约捉襟见肘的小公寓做饭,要想吃得好又不能让屋里全是味道,应该烹制什么样的食物?Rattawut Lapcharoensap写到在不同的一人食场景中的“方便面”,反映的不同心境和变化等等。再延伸到我自己,采风旅行时的一人食,试不同的味道,钻不同的厨房,观察不同的商业(多数时候和厨师仅限于聊天,不少厨师因为太熟悉自己做的东西而不会一起吃——当然也有可能坐下来一起吃饭就不知道该如何收钱的问题)。在成都的一人食,既有去朋友餐厅的试菜和聊天(现在一个人吃Fine竟然成为了舒适区,更像是一种放松行为),也有为了控制体重走极致的少油清淡。读书最后读出了一种自身生活的观照,尤见其意义。 抄送诸位美食编辑们,希望中文领域的类似选题早日上线(但请不要是那种老气横秋或者精致小资走向的饮食作者,想看顶尖的跨行业人士的故事更多一些,感恩。) #饮食文化#女性 #原生家庭 #我们与食物的关系 #导演 #小说家 #记者 #美食背后的故事 #一人食 #村上春树
打赏
凡注明"来源:安吉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admin】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