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从居民杠杆率、房价收入比、房租房价比和经济周期这些常见角度,跟大家分析过楼市情况;今天换个不一样的视角,帮大家再加固下这两年暂时不买房的信心。
首先想跟大家说的是,现在市面上不少房子出现质量问题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2018年房地产行业出现危机后,很多房企的现金流一直特别紧张,拖欠工程队的货款和工资早就成了普遍现象。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下:要是你是工程队,迟迟拿不到该得的钱,建房子时还能百分百用心吗?这也是最近几年,很多人住新房时总遇到隔音差、墙体渗水、管道频繁出故障的核心原因。
退一步说,就算你买的房子质量没大问题,真能撑满70年产权,可到期后又该怎么办呢?更现实的是,现在很多银行明明缺贷款业务,却偏偏不接受房龄超过25年的商品房做抵押,这里面的顾虑其实已经很直白了。
而且咱们国内的现代房地产行业还很年轻,年轻到至今没经历过一个完整的楼市周期。但欧美国家发展得早,已经走过了完整周期——他们的商品房建成几十年后,都会面临同一个难题:养护成本极高。房龄越老、楼层越高,维护起来花的钱就越多。到最后无非两种结局:要么花钱把房子爆破推倒重建,可这笔重建费几乎跟买套新房差不多;要么就是居民主动放弃。
为啥会主动放弃?因为建筑群落老化后,最先受影响的是商圈——商圈永远跟着有购买力的人走,有钱人肯定不会住老破旧的房子;接着是学校、医院这些社区配套,也会慢慢跟着流失。到时候房子可能还在,但周边配套全跟不上了,你还愿意住吗?所以欧美那些老旧的高层住宅,最后大多没被推倒,反而慢慢变成了贫民窟。
别想着买套商品房就能传家,能住到天长地久。绝大多数情况是:等你辛辛苦苦还完几十年房贷,这房子也差不多该考虑再贷款换新房了。
对于有钱人来说,其实买的是不是核心地段没有那么重要,买了核心地段增值起来更好,但人家也可以为了居住体验感去选择那些不核心的地段。
但作为我们普通人,买房动用的是你的未来三十年和父母过去几十年的储蓄,由不得你任性,走错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有能力的自然是要想办法过两年试一试一线和强二线的核心地段,能力没那么强的就再多等等,多去等一等未来的人才房和保障房,即便人才房这些最后没有出现,那也总比这几年稀里糊涂的上了高价低质房好。请不要再着急了,也不要老是喊着我是刚需的口号,请记住,你是普通人,人生的重要关口上你没有多少犯错的机会。
#经济 #房价 #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