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岁李嘉诚正加速清空内地资产!7 月突然甩卖大湾区 400 套房产,惠州房价从 1.4 万 /㎡暴跌至 8600 元 /㎡,东莞别墅拦腰斩断,连住了 62 年的深水湾祖宅也挂牌 50 亿港元,相当于七七折!\n \n这位万亿商业帝国掌门人为何急于变现?要读懂他的选择,先得看清他的发家史。1979 年,英资和记黄埔出售,汇丰银行半价卖给李嘉诚,还借钱让他分期付款。这实则是英国殖民资本的布局 —— 香港回归前,需扶植对英友好的华人代理人,李嘉诚成了合适人选。此后他迅速扩张,香港成了 “李家的城”。\n \n改革开放后,李嘉诚将目光投向内地,套路是低价拿地、缓慢开发,坐等地价上涨。1999 年在东莞拿的地,26 年未建完,靠城市发展坐收渔利。\n \n但时代变了。2020 年成都禁贷、深圳规定 5 年不开发无偿收地、土地增值税最高 60%,更关键的是中国对资本态度转变,区分 “好资本”(投实业、搞创新)与 “坏资本”(投机、垄断)。加上中美博弈,李嘉诚两面承压:2025 年 3 月卖 43 个港口给美国财团,6 月儿子被踢出香港特首顾问团。\n \n他选择 “温水煮青蛙” 式撤退,打折卖给香港人,既利用价差,又包装成 “促进大湾区融合”。此时撤退,因土地政策收紧、投机模式末路、政治风向明确。\n \n这标志着靠囤地垄断发财的时代终结,是对投机者的警告,更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对比任正非、王传福等坚守者,李嘉诚始终是过客,1989 年想移民英国,2015 年转资产至欧洲,如今彻底清空内地资产。\n \n真正的财富是为这片土地留下的贡献,而非数字。李嘉诚的 “世纪大撤退” 证明:只盯钱袋者终将被遗忘,建设者才会被铭记。\n#李嘉诚 #房产 #财经 #经济学知识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