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得益于早期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动作,还有队友的宏观经济敏感性
21年8月,刚搬进新房三个月,我说得赶紧交契税,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当时想的是再买房有更大空间。
22年十月,队友说:把房卖了吧。那时候才刚搬进新房不久,可能是已经有一点感觉房价不会再涨,加上老家的房一直没有起色,抓紧先把老家的房卖掉。
23年十月,队友说房价可能是缓慢阴跌,让我看看要不要卖房。
在一个人睡醒的午夜梦回之时,听着窗外的低频噪音,突然下了决心,卖房!虽然挺舍不得,首套房、婚房,承载了很多记忆的。
第二天就开始写房屋情况、找中介。十月底挂牌到年初卖掉,大概三四个月。不知道算不算快,但当时房地产已经在下行,卖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中介一直在压价,最后还算以同户型高的价格卖了,当时的房价应该是大户型7W/平,小户型5-6w/平,我们的卖了6+/平。回看主要是因为:
一个扩大房源信息,让中介多推广。找了很多中介,在各个平台挂牌,同时用了推广服务,这个房子卖出会另外收1.5%,也是10W+的费用。当时也挺犹豫的,毕竟另外要花的钱也不少,但还是用了,效果不错,而且有一点是最后没有通过平台卖,也没收这笔钱,但是达到了房源信息传播的效果。
二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竞品信息。通过和中介聊、平台查询,对整个小区同类户型、不同朝向、不同楼层的房源价格都摸清楚,大概心里对自己的房子能卖多少有了一个区间,以及中介压价、业主来看的时候,都能突出自己房子的优势、以及说出其他竞品房子的不足。
三是辨别和筛选买家。中介找你说有买家想买,判断是真买家还是套价格,是投资客还是自住。一般套价格的经不住你多问几句细节,投资客眼光独到只会选笋货并且还要砍了再砍。所以真自住买家才是我的目标客户。
四是看房时尽量自己讲房子场景化的亮点。因为我们的房子在楼层和朝向上都没有优势,但是阳台正对楼下的一个绿化,很有小花园的感觉,后面买家应该就是喜欢这一点就买了。
最后是谈判,其实如果对方不太接受你的价格或者相差太多时是不会约谈判的。中间要和中介搞好关系,了解清楚价格。谈判时我方要有两个人去聊,有个配合,不会一下子聊死。中间的细节不太方便说,想知道的可以私聊我。
最后往回看,当时其实好多人问我对房子的看法,卖不卖房,因为当时觉得我们家不太持续看好楼市可能只是一家之言,后续不一定市场下行,同时也不好驳别人,所以对于卖房这个事就没有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