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STR 2009/4DC 示例:抵扣用途调整(Division 129)中“Applied”(申报用途)≠ “Used”(实际用途)\n✅ ✅ ✅ 示例 1:开发商出租再出售\n情境: A公司建了一栋公寓,初衷是销售,每套房的建筑成本已申报并抵扣GST。但由于市场低迷,A公司决定先将公寓出租三年,再挂牌出售。\n🔍 GST调整要点:\nA公司原本“applied”这些房产为销售用途 → 应税用途;\n但后续实际是“used”为出租 → 输入免税用途。\n👉 因此需要根据 Division 129 对先前申报的进项税额做出调整,退还部分GST。\n✅ ✅ ✅ 示例 2:商业开发项目部分转为自用办公室\n场景背景:某公司 D 开发公司 建造了一栋综合用途的商业楼,原计划全部作为零售店面出售,因此在开发阶段已抵扣了所有相关建筑成本的 GST(进项税)。\n项目完工后,由于市场疲软,公司决定:\n将 底层两间商铺转为公司自用(作为公司办公室);\n其余部分继续挂牌出售。\n📌 根据 Division 129,公司必须对原先已经抵扣的GST进行用途调整,即:\n对“已转为非应税使用”的资产部分 按比例退还之前申报的进项税额(input tax credits)。\n \n----------------------------------------------\n🏘️ GSTR 2003/3DC 示例:“新住宅”定义及5年规则\n背景:GST法第40-75条规定,“新住宅”的销售要征GST,但如果房产已经连续用于输入免税用途(比如出租)满5年,再出售时可视为**“非新住宅”**,免征GST。\n✅✅✅ 5年连续出租 vs 非连续出租 - 案例 A:连续出租5年\n开发商C建好房产后,一直用于住宅出租共 连续5年零1个月,然后再出售。\n🔍 满足第40-75(2)条款的5年规则, 出售时可视为非新住宅,免征GST。\n❌❌❌ 5年连续出租 vs 非连续出租 - 案例 B:非连续使用\n开发商B建好一栋联排别墅后,先出租了3年, 然后空置半年(尝试出售), 再出租2年后正式出售。\n🔍 由于中间有空置+应税用途尝试(出售),未满足 连续5年输入免税用途的要求,出售需缴纳GST。\n \n那么在案例B中,问题是:\n✅ 开发商还能否保留之前建房期间所申报的GST进项税?\n✅ 回答:是的\n#报税 #悉尼注册税务师 #GST#开发商GST申报 #房地产报税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