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来上海读书,今年是沪漂的第十年了,前面七八年做梦都想在上海买一套房子,哪怕是读书期间也时刻关注着上海房价的涨跌。\n2022年工作开始,也计划着3年左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上海的万家灯火中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盏。\n工作3年大概存了240w+,如果购买一套600w左右的房产,公积金贷款150w左右,商贷200w左右,月供1w+,我和小猪同学每个月的公积金大概在1w多点,还贷压力算下来好像还行。\n \n但是,今年开始我却做出了短期内不在上海买房的决定,短期指的是2-3年甚至更久。做出这样决定根本的原因在于,我认为目前房产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消费,不是资产。\n先看下现阶段上海的房产可以为我提供什么。\n \n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这一点应该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不过目前还没生娃,就算生娃了好像也不是特别迫切,毕竟租一套公租房也可以稳定的居住6年左右。\n \n学区,优质的教育。这一点就更没有吸引力了,首先我们600-800的预算最多只能在上海中环附近买一套房龄10-20年的2居室商品房,想买学区房只能买老破小。而且叠加人口下行,现在上海适龄儿童上幼儿园的政策都非常宽松了,学区以后只会越来越不重要。我个人也不太看重所谓的小学学区房,初中学区房倒是还可以,毕竟一个好的高中往往是好大学的入场券,那么现在孩子都没,更没必要考虑什么学区的问题了。\n \n怕以后房价再次飞涨,上不了车。上海房价经历过15年左右的翻倍暴涨,口罩期间的学区房炒作,目前几年大部分房子都是下行趋势,口罩期间的涨幅基本被跌没了,部分老破小基本跌回了18年左右的水平。考虑到现在的经济形势,我个人认为短期内再次飞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也不排除可能性,所以持币观望就行了。\n \n面子?虚荣心?那就更不存在了,我和小猪同学都是非常务实的打工人。而且90后上车,都是在为70后、80后接盘,后入城者交更多的进城税,属实是被噶韭菜的冤大头角色,哪里来的面子,虚荣心。\n \n《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中,非常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让我们分清楚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资产,哪些是消费。资产是在你睡觉的时候都可以帮你赚钱的东西,而消费是花出去后马上就要贬值甚至消失的东西。\n \n很显然,现阶段的上海房产对我来说,就是负债,是消费,不是资产。与其好不容易存了点钱,就急匆匆的背上债务,不如继续努力工作,同时做好资产配置,把手里的钱滚的更大一点,即使以后要买房,肩上的债务也更小一点,压力更小一点。\n \n#上海买房 #沪漂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