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源于国立清华大学于1928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 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截至2025年3月,学院共有在编教师97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53人,副高级职务的35人,博士生导师6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此外,学院有23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32名专业技术和行政人员,为高水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n清华环境学院建立了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三大学科方向为基础,涵盖多要素多介质的综合性、交叉型学科体系。1988年,被评为我国唯一的环境工程重点学科,2002年、2007年两次蝉联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2013年两次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第一名,2017年、2022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A+,连续六年环境学科QS排名前十名。学院长期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科技委环境学部”主任单位。\n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始于1972年创立的环境化学专业,入选首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授权单位、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拔尖计划”、双一流学科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n北大环境学院长期践行文理交叉、理工融合、教学科研相长的发展策略,在学科建设、基础理论、先进技术、决策支持和区域实践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探索了“新工科”的发展途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丰硕,国内外学术声誉持续提升。北京大学环境/生态学科ESI排名位居全球前0.1‰,QS排名全球12,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教育部、生态环境部、北京市等多项重要科技奖励,以及WMO、UNEP、AGU和EGU等国际奖项。\n北大环境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和9个省部级平台,汇聚了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结构合理、业务水平精湛、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人才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人才计划16人次,国家青年人才计划27人次。组建了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为标志的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