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以来,全国房产公允价值蒸发或约120万亿,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普通家庭身上就是一座山。\n但是,没有永远涨的市场,也没有永远跌的市场。\n周期波动,时点把握就尤为重要,多卖几十个,少卖几十个,可能仅几个月的差别。\n地产周期与经济、政策、货币、预期等息息相关。众多研究中的货币供应,M1-M2同比剪刀差反应市场“活钱”变化状态。\n我们叠合M2-M1同比剪刀差(逆序)与全国商品房成交表现,二者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24年9月ZY会议后,总体回升,能否持续回正,会定期监测。\n看典型城市:\n深圳,周期轮动的发动机,依靠强大的人口虹吸能力,爱拼才会赢的奋斗(gaoqian)精神,是多轮周期的先驱城市,但量价波动方差也高于其他一线城市,08、12、15、21年皆是如此。\n我们认为图中周期趋势更偏向即时指标,量在价先。\n15年初、19年初的入场点,21年几乎横贯全年的出手点有多少家庭抓住?下一周期的出手点又在什么时间?\n上海,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市场,没有之一,新房价格仍保持上涨,但近年二手的跌幅也有目共睹,20年底至今的周期晚于深圳一年甚至更长,维持至22年底至23年中的市场高点,谁把握住了窗口期。\n那么你们说说,是在哪里出手的呢?\n关于我\n常春藤留子,设计背景,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国家法律职业资格。总结近八年,主要只干一件事,买地,白话呢就是为开发商买地,在什么周期、什么城市、什么板块,以多少价格买地,定位什么产品户型、成本配置,实现预期售价,上下游业务涉及客研、设计、运营、财务、工程等,从业主导参与买过土地20余宗,所以,也许我是一个买地比买房更有心得的研究博主。\n关于分享契机\n因可爱小孩的到来,考虑置换,在纷繁的“真香必冲”、“错过不再”的自媒体轰炸下,也摆脱不了当局者迷的困境,经历迷茫与纠结,迷茫是观察体系的最佳时点的确认,纠结是客观分析利弊之后的取舍,也一直在向行业一线前辈咨询建议。鉴于这样的体验与契机,我想我可以把研究逻辑记录下来,宏观、中观、微观的,形成观察。\n更客观、独立态度的观察,\n观察,冷冷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