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科普“豪宅用来干嘛”,当然,背景是讨论金融人的“能干”\n前提1:承载经营贷的载体及充沛现金流(比如经营较好的工厂,或者收租的物业)\n前提2:豪宅笋盘\n \n具体操作(举例说明):\n原价3000w的豪宅,原业主现金流困难,以2000w的笋盘价格抛售(要求现金)。你呢恰好是一个有钱富老头,用手上的2000w现金把它拿下。拿下以后,用手上那个经营贷载体向银行贷款,豪宅作为抵押品抵押给银行。银行承认4000w的抵押价,按7折押出2800w,不到3%利率。同时,用经营贷载体的良好现金流还贷。最后一进一出,多了800w新增可用资金。\n \n下一步,富老头利用公司,通过某种手段把钱倒腾出去,躺在hk或者美国吃5-6%的利息。减去国内经营贷成本,剩下的就是纯套利。而由于还贷用的国内现金流,自然也没有汇兑的风险。\n \n几个点:\n1、原业主为什么自己不做抵押?一是因为急需现金,等不了漫长的资产评估流程;二是房产本身不能做大额经营贷,还需要那个有良好现金流的经营贷载体。原业主已经有资金周转困难,自然没有这个工具;\n \n2、为什么银行评估价能增到4000w?从银行的角度,评估价高并不会造成任何损失,毕竟这不是交易价。银行手头大把想往外贷的钱,有些人有动机做这种勾兑。\n \n3、经营贷载体不一定要能盈利,保本或者小亏都行。甚至不一定是真实交易,每天自己给自己转钱。只要帐算得过来,现金流不错,然后套利的利润大于这个小亏就够了。\n \n4、得利者:套利的富老头,贷款的银行人\n \n5、被转嫁风险的对象:银行股东、储户、CN外汇。如果有一天出现什么风险,富老头抱着海外的资产一走了之即可,掏空的反正是国内银行。\n \n6、有啥铁拳的办法?金税四期有点用吧,把各种交易行为规范化,铁拳虚假交易行为。不过直接硬推行一刀切的话,又不知道有多少连锁反应。\n \n随便听听故事。这,就是“能干”的金融人一瞥咱不否认金融创造的价值,但有些人坏人作孽,该骂也得骂。毕竟铁拳下来,遭殃的还有行业的好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