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作品丨槛槛而谈

发布时间:2023-05-23 23:06:1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0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讲个宋代《轩渠录》里的高能(冷)笑话。

湖州知州苏轼同一班幕僚游道场山。到了山寺,为免扰山门清净,苏轼屏退左右,只几个人入内。恰有个和尚靠在门上打盹儿,苏轼一见之下,玩心又起,说:髡阃上困。

现代人一看,真真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四个字,只读得出两个!

那么宋代人何故露出谜一般的微笑?答案在声音里。必须大声念出来,才会明白其中道理——读作“kūn kǔn 上 kùn(音“昆捆上困”),会读两个字,竟差不多也够了。

“髡”(音“昆”)是先秦时的一种刑法,受刑人会被剃掉头顶的头发,无他,羞辱羞辱你。战国时擅长谐谑的大政治家淳于髡,就是因为受过髡刑,才得了这个名字。后来和尚因为剃度,也被称作“髡”。“困”不必解释,太困了,自然忍不住要打个瞌冲。至于那个“”(音“捆”)字,乃是这回的主角,一个门部件——门槛。

扬州凤鸣隐庐实景图

01

门槛貌不惊人。

它随处可见,无论高级的宫殿寺院,还是乡里村间的大宅小户,但凡传统建筑,只要有门,大抵就有门槛。民间也有叫“门坎”的。同它周遭的建筑构件兄弟们比起来,门槛看上去再敦实不过,绝少修饰雕琢。它就那么伏在门下,隔开门内门外,让进进出出的步伐收敛一回。

杭州江南里实景图

然而,它绝不是路人甲。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前线,东晋指挥部。总指挥谢安正同人下围棋。北方苻坚亲征八十万大军进攻东晋,而此刻率军对阵的东晋大将谢玄(也是谢安的侄子),手中却只八万北府军。淝水决战,东晋国运悬于一线。忽然,前方战报传来。谢安读罢,将战报放在一旁,脸上表情看不出分毫变化。对弈者终于急了,问:“什么情况?”谢安淡淡答道:“小儿辈已破贼。”

这个掌故太过经典,此刻的谢安,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不过紧接着,门槛却泄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晋书·谢安传》随后说道:“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这事儿让谢安的形象瞬间多了分亲切可爱:下完棋,回内室,内心实在太过汹涌澎湃的谢安压根儿没留意到脚下,只下意识地抬了抬脚——显然拾得草率了些,于是木屐的后跟磕到门槛(户限)上,咔嗒,断了。

虽然简素,门槛却断无被忽视的可能。

杭州西溪云庐实景图

02

起初门槛的出现,是为了挡住各种危险。

差不多六七千年前,上古的先民给自己盖的房子,已经开始很有些追求了。

苏州博物馆草堂(宋代建筑风格之一)

西北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这个总面积差不多五万平方米的原始聚落,已经很有些现代城市的意思了。

有一种房子是半地上半地下的。比方一间房子,按照考古专家还原的样式,屋中央有中心柱,一圈木头斜架着,在中心柱顶部交汇,搭成一个锥体,外面再铺上泥和草筋的混合物,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屋子就出来了。

然而这么圈出来的屋子,里面空间终究是小,那就往下挖几十厘米,室内空间顿时就大了。这大约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屋里得生火,所以地面距离屋顶尽量远,总是不错的。再讲究些,在进门处修个门厅(门道),刮风落雨,坐在门厅看风景,很有些豪宅的意思。

所以在门口(门厅口)筑一道土槛就万分必要了——防止雨水倒灌。

义乌桃花源实景图

当然,就算是地上建筑,门槛也是必要的。也有建筑内外齐平,顶上照例是锥形结构的,锥体的下方却不是地面,而是一道矮墙,由一圈木柱支撑起来,外面照例糊上泥草混合物。也不算太矮——将近一米。屋子的槛就是矮墙高度。门槛那么高怎么进出?有台阶。乍一看去,门就像是在墙上开的一个洞。这么高的门槛,好处也显而易见——不单防风防雨,还保暖。

门槛的平凡之路,就此开始。

杭州西溪云庐实景图

后来建筑日益发展,门槛的样子变化不算大,人们对它的诠释却是放飞了起来。

为什么直到今天,送人也依旧得送到门槛外才合乎礼节?因为门槛分隔开门户内外,会让人自然联想到“界限”一词——内外有别。

扬州凤鸣隐庐实景图

门槛挡住的已经不单是风雨,还有各种危险。民间要挡住蛇虫八脚,各种妖邪,国家亦要挡住外来威胁。

杭州江南里实景图

03

门槛又是什么时候成为身份地位的代名词的?

这就要说到孔子曾经教导弟子的一句话:“入公门......行不履阈。”——阈,门槛;进国君的外门,切勿大剌踩着门槛就进去了。孔子的这番规范,在《礼记》里写得清清楚楚:“大夫、士出入君门......不践阈。”所以过门槛,务必庄重。

杭州桃源小镇实景图

话说回来,虽说这规矩是出于尊卑礼仪的考虑,但汉服自古宽袍大袖,穿的又是木屐,一脚踩在门槛上,不说仪态有差,安全性也欠佳。

民间后来也就渐渐衍生出各种“门槛不能踩”的道理来,佛寺的门槛不能踩,是因为门槛是佛祖的肩膀额头;宅院的门槛不能踩,是因为那是祖宗的脖颈,踩了非但不敬,而且不吉。

门槛也就不怒自威了起来。

海口桃李春风(代建)实景图

问题又来了:在礼仪逐渐烦琐(攀比日益严重)的情形下,怎么才能让自家门槛显出身份地位来?

——往上,找高度。

门槛越高,进门越费力,也就让人生出越多敬畏感来,乃至如今还经常见到,一些宫殿寺院,包括民间的大宅院,门槛高度竟然齐膝。

但在高度问题上毕竟不宜太任性,于是赵合德,也就是赵飞燕的妹妹,想了个主意:把她住的昭阳殿“切皆铜沓黄金涂”(《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切”(音“砌”)即门槛,门槛外包上铜,涂上黄金,一如她“能折腾”的名声。

安吉桃花源实景图

杭州桃源小镇实景图

安吉桃花源实景图

☜左滑查看更多

给木门槛穿外衣的倒也不止赵合德,还有南朝的智永禅师。智永禅师出家人,自不为哗众,实在是书法太好,上门求字者竟狂热到把他住处的门槛都踢穿了,没奈何,禅师只得用铁皮包住木门槛。这下,门槛算是安全了,“铁门限”(铁门槛)的名声又起,智永的书体竟连带被称为——“铁门限笔”!

门槛万万没想到,以它的平平无奇,日后竟能在江湖乃至语言界混得这般风生水起,衍生出各种名词来,什么高门槛、低门槛、零门槛、铁门槛......竟还发展出了一个术语,叫什么“门槛效应”。

成都凤起朝鸣实景图

西双版纳春江明月(代建)实景图

杭州桃源小镇实景图

☜左滑查看更多

04

苏轼讲“髡上困”笑话的时候,大约是在元丰二年(1079)。

这年春天他从徐州调任湖州,照旧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也颇有政绩。他自然不会想到,这年夏天,他就会被捕入乌台大狱,几乎死于狱中,甚至给弟弟苏辙留下了一首绝命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绝处逢生的苏轼随后被流放黄州,这个人生的巨大转折,也终于成就了后来的苏东坡。再后来,他的命运还将大起大落,他也将被一次接一次地流放。不过如你所知,无论怎么难,苏先生总能把日子过成诗和远方。

杭州元福里实景图

也真是应了那句鸡汤:这世间,哪有过不去的“槛儿”?

以上内容节选自《李渔的窗子》

《门槛:没有过不去的『槛儿』》

撰文丨小西


互动福利

那些生活中的“门槛”

绿城会陪你一起跨过

欢迎留言分享

说说#生活中跨过去的坎儿#

绿小城会选出3位小伙伴

送上『绿城2023年定制手帖』一份

留言截止日期:

2023年05月25日(星期四)12:00

特别说明:

本文为品牌宣传资料,不作为要约或承诺。出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内容为准。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本文发送日期2023年05月23日,敬请留意最新资料。



打赏
凡注明"来源:安吉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admin】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