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法院拍卖房产(简称“法拍房”)因价格优势受到关注,但其规则和风险也需谨慎了解。以下结合最新规定,梳理关键要点:\n一、强制拍卖的启动条件\n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其房产,并启动拍卖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4条,法院查封财产后,会责令债务人限期履行义务;逾期未履行的,房产将进入拍卖或变卖流程。若财产属于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如文物),则需移交指定单位收购。\n二、拍卖价格:最低可至评估价七折\n起拍价确定:首次拍卖的起拍价不得低于评估价或市场价的70%。例如,评估价100万的房产,起拍价最低70万。\n降价规则:若首次流拍,二次拍卖起拍价可再降不超过20%;三次拍卖可进一步下调,但总降幅不超过首次起拍价的40%。\n三、信息披露更透明,风险提示更全面\n必须披露的内容\n1.房产的权属、占有使用情况(如是否存在租赁、居住权);\n2.税费承担方式、已知瑕疵(如抵押、欠缴物业费);\n3.禁止使用“占有不明”等模糊表述。\n特别提示:竟买人需自行承担房产的未知瑕疵,法院不提供担保。\n四、腾退交付由法院负责,严禁“不负责腾退”\n新规明确:除法定事由外,法院必须负责拍卖房产的腾退和交付不得推诿。若原房主或占用人拒不搬离,法院可强制腾退并追究妨碍执行的法律责任(如罚款、拘留)。\n五、流拍后的“自行处置”机制\n若房产两次流拍,债权人可申请以物抵债,或由第三人以流拍价购买。但被执行人可主张自行以高于流拍价的价格处置房产,期限一般不超过60天。若自行处置失败,法院再启动抵债或变卖程序。\n六、税费承担与过户流程\n税费:买受人需承担契税(1.5%-3%)、印花税(0.05%)、交易费等。部分地区允许税费各付,需提前咨询法院。\n过户:法院出具《成交裁定书》后,买受人可凭此办理过户,无需原房主配合。\n七、竞买资格限制\n禁止参与人群:执行法院工作人员、网络拍卖平台及辅拍机构人员及其近亲属不得竞买。\n限购政策: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地的法拍房仍受限购约束,需满足当地购房资格。\n#法拍房 #不良资产 #房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