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是本民国群像文,除了刻画有一众活色生香的人物,对民国北平的描摹也让人身临其境,梨园行,风月场,交际场,市井街巷,租借区,洋派的,旧式的,海归,前朝遗老,政商,军阀,乱世。\n行文中的京腔和梨园行话都生动有趣,长篇叙述的起伏节奏很稳,有时候一些象征手法也很有巧思。\n.\n两个主角塑造的当然尤其好,虽然他们有很多热闹搞笑,温存香艳的桥段,但两个人的底色还是很悲凉的。\n.\n商细蕊虽红,拥趸无数风光无限,但他自己也说,那是捧他不是爱他,说到底戏子唱戏就是逗个乐而已。被编造八卦谣言,被同行打压,被权贵暗杀,被冤枉成亲日分子,每次人情冷暖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前他往来应酬,和程凤台争执起来他都嘴硬,硬说自己不委屈。但是面对落难师姐送女儿来学戏,商细蕊承认了,虽然他挚爱唱戏,但干这份贱业是要遭委屈的,女孩子更是。\n.\n程凤台看起来是有钱有势的权贵,实际上娶的老婆是为了用嫁妆填补自家亏空,两人没有共同语言;姐姐精明势力没有真心疼爱过他;他宠溺大的妹妹硬说他是汉奸自己奔革命去了;日本人刚来军阀头子姐夫就颠了。他一人疲于应付各方难题焦头烂额几次涉险一朝不慎,差点让姐夫的儿子利用,被炸死。他说过不想出国,到人家的地盘重打江山谈何容易,何况他不想和商细蕊分开。但最终,乱世之下,他拖家带口,只能避走他乡。\n.\n这样两个风光又落寞,身处繁华又长怀隐痛的人,相互取暖,一开始就不是所谓的捧戏子和傍大款。\n后来他们的感情人尽皆知了,但终究是不符伦常不能上台面的。\n何况,生命中不止有爱情这一个使命。\n程凤台不能舍家弃业,商细蕊也离不开戏台,这两处地方既是他们各自的伤怀之地,也是难逃的归宿。\n.\n书中的北平好像总是在下雪,隆冬总也过不去。\n也许故事里这些可爱的人们以及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都真的存在过、发生过,只是被没在了大雪里。\n \n#我的私人书单#小说 #民国文 #鬓边不是海棠红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